Sunday, August 15, 2010

浙江“农转非”数量5年降67%

  据新华社杭州8月15日电 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

  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

  原因一:

  农村户口享受巨大利益

  几个月前,杭州市滨江区户籍官员遇到头疼事:马湖村20余名大学生强烈要求把户口迁回农村。“原因很简单,我儿子把户口迁到城市上学后,不能享受政府征地的拆迁补偿费。”一位学生家长这么解释。

  在中国东部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甚至出现了几十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往农村的现象。“户口在农村可以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分红、征地补偿、回迁安置房等收益。”当地一位官员说。

  近年来,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身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有的农村户口甚至牵扯到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为千方百计把户口迁回农村,有的地方还出现“曲线非转农”的现象,浙江省桐乡市曾在一年间出现52例跨省“非转农”。

  据浙江省农业厅官员童日晖介绍,这52名非农人口以回乡经商、投靠亲属为由,通过中介组织先购得“非农转非农”户口准迁证,将自己的非农户口迁往安徽、江苏等外省,在外省转为当地的农业户口,最后再以“农迁农”回迁到桐乡农村。

  原因二: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

  然而,并非所有“逆城市化”现象背后都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在东部,相当一批人选择离开大城市,与无法支付高额的生活成本有关。

  在杭州居住了40多年的肇温启,半年前把自己市中心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卖掉,搬到了城北的一个乡镇,重新购房安家。“我卖掉市中心的小房子,可以在郊区乡镇买一套大房子,而且生活成本也不像城市中那样高。”肇温启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农村务工者涌入城市,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随着一线城市生存压力加大,从农民工到普通白领,许多人对大城市失去了兴趣。

  在农民工输出主要地区浙江省丽水市,政府曾调查过6000名返乡者,有近4000人回乡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生产,600人表示不再进城。

  “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农民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同进城打工相差不大,因此不少人回流的意愿很强烈。”丽水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官员南林玲说。

  有关户籍管理官员指出,城市吸纳进城人员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又希望尽量少承担对他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进城者长期在收入低标准、生活低质量、保障低水平的社会底层徘徊,被日益边缘化。

  “再加上高额的房价与不断上涨的物价,即使政策完全放开,多数进城人员也难以实现落户生根的意愿。”这位官员说。

  但让不少人担心的是,如果“逆城市化”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化率的提升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停滞,也不利于扩大内需。

  中国农村问题专家顾益康认为,政府应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比如为大学生、农民工等进城者申请经济适用房创造条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帮助就业。

  也有观点认为,“逆城市化”背后也透出一些积极信号,一部分人向小城镇和乡村扩散,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压力等“大城市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