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醒言
2009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7位的日本,还落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之后。
中国在GDP总量上虽然即将成为“世界老二”,然而现代化水平的“世界老二”依然是日本,中国要取代日本成为现代化“世界老二”依然是任重道远。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和本来面貌取决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体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就中国这样贫富悬殊巨大的转型中社会而言,更是如此。
中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即使按照中国人均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这都是中国的现实。
■编者按
中国今年2季度GDP超过日本,预计全年度GDP超过日本已成定局。中国经济总量终于超过了日本,这当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伟大成就,这个成就有力地证实了基本路线的正确,促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这条基本路线走下去。
近代以前,中国是日本之师;近代以后,日本是中国之师。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成为现代工业强国,而中国仍在这条道路上艰难行进。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大国,中国今后应该追求的是投资效率、财富的正确激励,使国民以经济增长为荣。全民冷对GDP超日,是放弃虚妄的狂傲的第一步。
“中国为什么没有开香槟酒庆祝”
最近,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总量超日大事炒作,还说什么“GDP成世界第二,中国为什么没有开香槟酒庆祝”,甚至指责中国“哭穷”,以求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更多责任和参与更多国际事务的要求能再往后推一推”。
的确,中国媒体乃至民众对GDP世界第二的反应谈不上“兴高采烈”,不少人反而发出了“中国真的超过日本了吗”的疑问,因为普通中国人是活在与基尼系数相关联的“人均”中,而并非活在“GDP总量”中,老百姓在乎的是房价、腐败、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678美元,不到日本39731美元的1/10,而且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已跨越了国际警戒红线(基尼系数越大反映收入差距越大),如果GDP再增加,却没有十分合理地用在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上,普通中国人为什么要兴高采烈地开香槟酒庆祝呢?
就在中国GDP超日的消息传来之际,中国军民正在奋力救助惨遭泥石流袭击的四川舟曲、云南贡山的灾民。从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全国28个省份(包括自治区)中有18个省份遭受旱灾,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有专家指出许多灾害既是天灾,也与毁林、过度开发有关。
与此同时,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基本丧失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严重污染,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一多半以上的城市空气都不达标,环境污染正在从城市向农村扩展。这些事实表明中国人还活在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之中。
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位居“中级”档日本:从“追求GDP型“转向”追求HDI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逐年超过各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并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升至世界第二,把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都抛在了后头。加上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大城市展现的一片繁华亮丽景象,容易使一些人们产生错觉: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中国是不是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然而,作为拥有13亿3741万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人口只有几千万的那几个发达国家(例如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的人口分别仅为中国的2.5%、4.4%、4.6%、4.6%、6.2%)、进而即将超过人口仅为中国的9.5%的日本,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很发达了。
因为从人均GDP来看,2009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7位的日本,还落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之后。例如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巴西的约1/2.6;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约1/2.8。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以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DevelopmentIndex)来衡量各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比GDP更全面、更科学的指标(主要由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这3个指标构成),HDI从2007年开始已被联合国作为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最重要标准。
根据2007年HDI统计(2009年公布),被列入排名的182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被分为4个档次,第1至38名是发达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被列为“很高级”级,均在0.9以上,第39名以后的所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其HDI被分别列为“高级”(第39至83名)、“中级”(第84至158名)、“低级”(第159至182名)三档。2009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72,在182个国家中名列第92位,在发展中国家中也位居“中级”档。
顺便值得提到的是,当今世界第一、第二经济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人类发展指数分别为0.956和0.960,名列第13位和第10位,这说明人类发展指数的名次与GDP总量的名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现在,日本正在将其发展模式从“追求GDP型“转向”追求HDI型”。
发达国家又被称为“工业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之所以达到“发达”,主要是因为它们较早地实现了工业化。然而,目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路途中,这应该说是中国之所以仍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基本依据。而一个国家是否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当然不能只看其工业发展的“量的方面”,更要看其工业发展的“质的方面”。
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一、工业发展在“量的方面”突飞猛进,而在“质的方面”却进步不大,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基础技术十分薄弱,质量水平亟需提高,熟练技工人才匮乏,“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二、中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国际行为”的态势,来自日、美、欧等地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形成强大制造能力,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的高新技术产品;三、中国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07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为0.82吨标准油/千美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相当于日本0.10吨标准油/千美元的8倍多,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0.30吨标准油/千美元的2.7倍。总之,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中国的工业化可谓是任重道远。
总之,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警示
中国尚有4千万人未脱贫
日本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之所以能够走在我们前面,关键在于教育。
战后日本历届内阁都紧紧抓住教育不放,把教育看成是“国政之根本”,“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如果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企业教育合计起来,日本对培养人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世界第一。
在日本的农村,最好的建筑不是“村政府”,而是学校。
在这里,笔者想引用日本的旅华作家、一位出身日本农村的年轻人加藤嘉一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话:“凭我感觉,日本农民的现金收入达到城市居民收入的60%—80%,有的更高。但农村人家有粮食,所以农村生活的开支很少,况且,其医疗、养老等保险条件是与城市居民相当的。我在2003年来华以来,经常去中国农村进行调研,2007年底到被设定为国家扶贫试验区的贵州毕节调研了1个月。那段时间,教育部正好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书杂费,当地宣传部官员很自信地向我解释这一政策多么伟大。但我躲避陪同官员,偷偷去向当地的老师了解到,依然有许多孩子‘没回来’,通过一位每月从工资垫出1500元帮助自己学生生活的女教师介绍,我跟几名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是因为贫困而上不了学的孩子聊天。她们在贵阳当‘背篼’,觉得自己不打工,弟弟和妹妹吃不饱饭,不是不愿意上学,而是无可奈何。我一边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一边心中体会到,‘这才是中国的农村,更是中国的真面目。’这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和本来面貌取决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体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就中国这样贫富悬殊巨大的转型中社会而言,更是如此。北京国贸的银泰中心或上海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绝不象征着中国崛起,贵州、甘肃等相对的欠发达地区,其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百姓的生活状态才是衡量中国崛起的核心标准”。
“中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1天1美元收入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还有一个事实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就是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在100位以后,还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即使按照中国人均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这都是中国的现实。”17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如是说。
专题撰文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冯昭奎
中国现代化仍然远远落在日本的后面
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排名第70位日本:仍然是现代化“世界老二”
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个世界潮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深刻变化和进步的表现。作为世界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大约比先行国家晚了一百年,与日本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表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2007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在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排名中仅占第70位,低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平均水平,而日本与38个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一起,均在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前列。这意味着中国在GDP总量上虽然即将成为“世界老二”,然而现代化水平的“世界老二”依然是日本,中国要取代日本成为现代化“世界老二”依然是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显然,现代化首先来自人的现代化,正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创新精神的普遍提高,成为整个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从人的生活质量来看,日本人的生活质量比我们高。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居住的环境很干净;他们日常享用的食品很新鲜很安全(据日本食品流通业界介绍,日本人对食品“鲜度”的要求近乎苛刻);他们的文化生活和读书习惯也强于我们。根据《报告》设计的“生活质量指数”的世界排名,日本在130个国家中与韩国、希腊、科威特并列第22位,而中国排名第72位。
20多年前中国人羡慕日本的东西很多:比如家电、汽车的普及以及东京的银座、新宿一带的高楼大厦等等;如今中国人来到日本,最羡慕的东西集中到两个字:“干净”,包括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乃至空气和水都十分干净,而环境的干净也折射出日本人的平均文化素质较高。根据《报告》设计的“文化生活现代化指数”,以中国为100,日本为311,世界平均为125,这反映了中国在人的文化素质方面与日本尚存在着很大差距。
笔者多年研究日本技术,对日本人追求技术创新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许多科技发明往往出自欧美,将这些发明“物化”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产品或试制品,也大多出自欧美人之手。然而,将新产品或试制品最终变成值得批量生产的“新商品”并推向市场的“最终阶段”工作却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的。
有调查机构对20世纪世界的新发明数、新产品化数、新商品化数做了一次国际比较,其结果是:第一,出自美国的新发明数达29项,出自欧洲的新发明数达11项,而出自日本的新发明数为零;第二,出自美国的新产品数达30项之多,欧洲为6项,而出自日本的新产品数仅为2项;第三,出自发明最多美国的新商品数却只有6项,欧洲只有两项,而出自发明为0的日本的新商品数却多达24项。这说明欧美人虽然擅长于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擅长于将发明“物化”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然而却往往未能将发明创造“进行到底”,真正实现熊彼特所定义的“创新”的全部内容,即开发新商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法和组织、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等。
从人的创新精神来看,根据《报告》设计的“知识创新指数”的世界排名,常被外国人批评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投入不够的日本,居然在“知识创新指数”排名中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而中国排名第26位,日本人的知识创新精神突出地表现在技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