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记者 程评 通讯员 黄组宣
“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为黄冈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选拔、培养更多高素质干部!”8月23日,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在全市党员干部心中引起强烈震撼。
这一天,黄冈市召开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动员大会,重磅推出一系列选人用人新举措,并由此拉开新一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幕。
整体推进首供正职岗 十项举措框定黄冈“选才”总规则
“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让选拔上来的干部得到群众公认”、“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出得来、用得上”,黄冈市这些理念中,明显加重了民主公开、工作能力、贴近群众的方面的分量。
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经历1995年至今的6批干部选拔工作试点,从中央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找理论依据,从省委相关改革精神中吸取营养,在这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黄冈市委综合运用公推公选、两推一述、公推直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遴选等多种方式,让竞争性选拔贯穿到不同工作领域、不同职务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队伍中。
黄冈推出的选才“组合拳”涵盖十个方面:一是对党政正职实行“公推公选”;二是对领导班子副职实行两推一述选拔;三是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力度;四是在机关中层领导干部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五是党政综合部门重要岗位实行交流遴选;六是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七是对乡镇党委成员试行公推直选。八是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凡进必考;九是加大党政机关专业人才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工作力度。十是积极开展从村(社区)主职干部招录的公务员中定向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
“涵盖各层面各职位、提供正职岗位、全程差额推选等,像黄冈这种整体式、立体化的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应该是不多的。”从湖北省委组织部调任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雷邦贵介绍。
对于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工程,黄冈市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坚持谨慎而稳步地推进。市委决定,2010年先集中精力完成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公推公选”40名左右党政正职;采取“两推一述”的办法选拔200名左右市直、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全面推开市直、县直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60名市直单位正副科长;选拔11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县(市、区)长;招录250名左右市、县、乡公务员;七是公开选拔240名左右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等。
下一步,雷邦贵表示,黄冈还将在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科级干部,公开交流遴选市直、县(市、区)直党政综合部门领导班子副职,选择部分乡镇试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选择部分市直、县(市、区)直事业单位进行领导人员公开竞聘,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索。
竞争性“选才”中的黄冈特色:海选提名、全程差额
“我是职后本科学历,能不能参加竞岗?”“超过40岁还有没有机会?”8月23日动员大会后,不少人打听。“不唯学历、不唯年龄,只要符合基本条件,从18岁到50岁都有机会。”黄冈市组织部门答复。
人人有机会、全程差额选、大众口碑是基础、工作能力是关键。雷邦贵以“公推直选”模式为例,详细介绍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的黄冈特色。
第一步海选提名大众推荐。每个人都可以自荐,也可以举荐,但被推荐人必须得到所在单位全员60%的支持票,才能进入下一轮——报到黄冈市委组织部。大众不支持,第一关都过不了,“这就由过去的个人或组织提名变为全员提名,从几十个人推荐发展到全市上下数万人参与推荐。”雷邦贵说。
第二步是初步差额推荐,按1:10的比例,通过全市党政干部大会,由市直、部办、县级等数百名党政一把手,及部分“代表委员”共同推荐。
第三步是非考卷式笔试、面试,让每个岗位初选的10人,对报考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用一天左右的时间,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工作思路、建议,作为笔试项目评分,再经过面试答辩,按1:3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 “工作能力是关键,不再有勾选、简述等传统的答题方式,笔试就是一份调研报告。” 雷邦贵强调,这次选才,既要考查干部的知识储备,又考查其调研决策、组织协调、领导指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常委会差额推选,将上轮选出的3人提交市委常委会,按1:2的比例推荐。
第五步全委会票决。常委会推荐的2人在全委会上进行陈述演说,并由组织部汇报对其考察情况,最后由全委会票决,现场确定最终人选。“最终决策权从几个常委转向更广泛的全委会上,这也是一种突破性尝试。”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邦贵解释。
“其他选拔方式有着类似的思路。” 据介绍,黄冈这次改革凸显六大突破性特色:一是系统谋划更具科学性。注重制度的协调性、方式的多样性、层面的广泛性、周期的经常性,促进竞争性选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在制度设计、选拔方式、选拔层面、选拔周期等,各层级、层面、层次的干部统筹纳入竞争范围,形成强大的竞争态势。二是提名推荐方式更具群众性。让更多的人参与提名、参与推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被提名、被推荐,努力做到让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三是竞争择优程序上实行全程差额选拔,在差额中比较干部,在比较中选择干部,努力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四是选拔质量上更注重实绩。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有效防止高分低能、高票低能。五是更注重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激发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热情。六是更强调信息公开,把竞争性选拔的条件、标准、程序和政策交给群众,坚持透明公开、阳光操作。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考察范围从工作圈延及社交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让更多的人参与提名、推荐、票选,是体现民主的好方式。但在此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拉票贿选?”面对媒体的担心,雷邦贵坚决地说:“我们在每个相关场合都强调,对违规者的处理将毫不留情!”
从县处级到工勤岗,从党政机关到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将成为一项长期而基本的用人方式。为了确保德才兼备的人无阻拦地浮出,黄冈市从制度上将公开民主的方式融入初始提名、推荐测评、组织考察、讨论决策等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
“比如在组织考察环节,我们会将考察范围从干部的工作圈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黄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梅咏成举例说,过去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主要找被考察人工作单位里的领导干部了解情况,现在,被考察人的朋友、邻居也将作为座谈了解情况的人选,“德行、品行不仅表现在工作中,也表现在工作外。”梅咏成认为。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雷邦贵分析,以前群众对干部选拔意见较多,主要是大家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对选拔过程不知情,选拔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现在,把提名、推荐、选拔权交给大众,由多数人决定,“在几万人中,就算拉票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在选拔过程中,实行初始提名和民主推荐相关信息公告制、考察工作预告制和考察对象公示制、实行推荐结果和考察结果反馈制、拟任干部任前公示制,黄冈市纪委同时启动全程监督,对有投票权的领导干部,层层签订拒贿选责任状,对大众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都是将选拔工作置于阳光中。雷邦贵表示,也欢迎媒体监督他们的工作。
“公开民主的选人方式,对我们也是一种解放。”黄冈市不少领导干部表示,少数跑官要官的亲戚朋友被制度挡在门外,避免了很多麻烦。“你要办的事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绝求情的人。
厚积薄发新起点上 老区黄冈求贤若渴
“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既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也是黄冈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23日的动员大会上,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发出肺腑之言。
近年来,黄冈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显现后发优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黄冈工业依然活力十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居全省前列,形成引人关注的县域经济发展“黄冈现象”。黄冈人认为,这一切,得力于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批优秀的人才带动。
刘善桥理性分析,当前,黄冈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厚积薄发的新起点,对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表示,黄冈市委审视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着眼于事业长远发展,按照中央《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实施“六个一批”战略要求,作出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决定,目的就是要通过竞争性选拔,拓宽视野、广纳贤才,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科学发展兴黄冈事业中来。
“没有这种突破性的干部选拔方式,我们绝对不可能这么快进入现在的岗位。”黄冈团市委副书记骆明正感慨地说。2009年,骆明正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几年来,黄冈一大批像骆明正一样,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综合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各级干部队伍中。
经不起折腾,经不得等待,历史上人才辈出的老区黄冈,试图从人事制度改革上再闯一条新路,集纳更多新时代的人才,奋起直追,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