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实录:副省长张通就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网友在线交流

  

实录:副省长张通就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网友在线交流

  

实录:副省长张通就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网友在线交流

  张通副省长就湖北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网友在线交流

  14日下午3时,应省政府门户网站、荆楚网邀请,副省长张通作客两网访谈栏目,围绕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的话题,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两小时,就网友关心的20多个热点问题一一解答。以下是访谈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荆楚网联合在线访谈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敬冉。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张通副省长,欢迎您,张省长。

  [张通]: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最近,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作了动员和部署。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为今后五年湖北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关于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网友们的热门话题。自从荆楚网向社会公布您要来参加在线访谈的消息后,在我们荆楚网的东湖社区,有一个“对话省长”问题征集专帖,这个专帖点击量已经达到了十万人次,许多网友在社区里拍砖、灌水、“盖楼”,表达了大家的热情,可以说大家是非常期待跟您这次在网上面对面。今天请到张省长,也是就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相关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访谈。

  [张通]: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荆楚网与大家沟通交流,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对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

  [主持人]:国际经济学界的权威专家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46.6%,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张省长能否请您谈谈为什么我省要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呢?

  [张通]:好的。这个问题很重要。首先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党中央对湖北的发展寄予厚望,赋予了重要历史使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湖北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健地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湖北城镇化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其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居住环境有新的要求。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抓手来抓,全省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达到了46%,在中部六省位居前列。但这个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增长速度也低于中部其他省份。我省的城镇化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到了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湖北城镇化进程时不我待。

  第三加快城镇化是实现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更是促进湖北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的强大动力。为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越,省委、省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以“两圈一带”战略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步伐,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仙洪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等一系列开创性的示范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主持人]:张省长,城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多网友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网友“野棉花”说,以前我们一直都在讲城镇化,这次提出的是叫新型城镇化,它和城镇化有啥区别?

  [张通]:新型城镇化和以往讲的城镇化相比较而言,其主要区别在于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个就是由偏重数量增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注重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其内涵还包括人口变化、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三个方面。前两个变化是衡量城镇化的基础,后一个变化才是衡量城镇化的核心。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不是盖几座房子就是城镇化,是从产业上要实现由从事农业向从事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非农产业转换,从居住和生活方式上要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空间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二是新型城镇化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为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城市,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模式,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明显。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注重化解二元结构矛盾,推进与城镇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各项制度改革,实现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新型城镇化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新型城镇化注重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逐步取消城乡户口差别,使城镇和乡村的人口都能够享有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网友handsomebear]:全国平均的城镇化率是46.6%。湖北为46%,比全国低,比沿海发达地区更低。湖北的城镇化增长速度也低于中部其他省份,这里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张通]:感谢这位网友对我省发展的关心,坦率地讲,虽然我省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偏低,优势逐渐丧失。2009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15位,虽然在中部六省中仍处于第一的位置,但仅比第二位的山西省高出0.01个百分点,比紧随其后的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也只高出2—3个百分点。2001-2009年我省城镇化年均增幅为0.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7 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增幅最低。这个发展水平,与湖北历史以来在全国的应有地位极不相称,在中部六省的领先地位遭遇了严重挑战,湖北的城镇化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时候了。

  二是城镇数量多,发展质量不高。全省现有城镇816个,其中省辖市12个,县级市24个(含3个直管市),县城40个,建制镇740个,城镇人口2762万,城镇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除武汉市以外,其他市城镇人口均未达到100万。县城规模一般在10万人左右,建制镇城镇人口平均不到1万人。规模效益较差的小城市和小城镇比重超过40%,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集聚效益和拉动作用,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配置,城镇化质量不高,处于比较粗放的发展水平。

  三是城镇布局不尽合理,城镇化协调发展难度大。从空间结构布局来看,我省城镇东密西疏的特点十分明显,城镇主要沿交通干线或长江汉水沿岸集聚,东部城镇数量多密度高规模大,西部城镇数量少密度低规模小。从城镇梯次结构来看,省会武汉一城独大,一花独放,其他二级城市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几乎没有(襄樊90万、宜昌70万),而东部省份江苏有5个,山东有4个,广东有 5个。县城以下城镇人口总数占全省比重为30%,“过度带”、“蓄水池”的作用发挥不够。这种梯次结构,不利于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不利于市县乡(镇)齐头并进。

  四是产业带动作用有限,异地城镇化趋势明显。我省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偏重型,大部分属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这就形成吸纳就业能力偏弱的现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发展不足,农产品加工业优势不优,就业人口大量外迁,造成异地城镇化。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0年以后我省人口外迁逐步加剧,净迁出县市从48个上升到71个,净流出人口从2001年的298.68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421.88万人,极大地影响了我省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外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同时,由于户籍制度、劳动保障等体制机制因素,导致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村人口没有实现市民化,没有真正城镇化。

  以上问题我们正在想办法逐步解决。

  [网友野棉花又问]:这些年,老听干部们在说“城镇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也是抓紧着搞,盖楼、修路、通水、改灶……都是些好事。但我们担心这样下去,是不是以后就没有农村了,我们都成为城镇的居民?

  [张通]: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变城镇。我们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以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走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用城镇取代农村,而是要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主持人]:理解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网友白桦林99]:看了新闻报道,我们湖北到2009年的城镇化率是46%,到“十二五”末这一指标将达到52%,也就是每年要增加1个多百分点,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张通]:我省在规划未来五年城镇化率发展指标的同时,也明确了实现这一指标的推进措施。这包括:一是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做强武汉城市圈,做大“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县级市和县城发展,大力培育中心镇和特色镇,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

  二是要聚集产业,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优化城市群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要强化功能,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抓好城镇住房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突出城镇文化特色。

  四是改善环境,着力建设宜居城镇。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大力开展减排治污,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五是统筹互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各类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乡镇流动。优先支持中心镇、特色镇快速发展,鼓励公益设施向乡镇延伸。

  六是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城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到城镇安居乐业,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引导镇村适度规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创新城乡管理体制。

  通过努力,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网友樱木炫炫]:《楚天都市报》上说,未来5年,有300万农民要变成市民和城镇居民。其中,“中心镇和其他小城镇就占了80万人以上”,这些城镇吸纳的了这么多人莫?

  [张通]: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大力培育一批县域地区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资源镇,使他们成为接纳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节点。要遵循城镇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经济基础、历史延续和辐射功能,全省每个县域要至少建成1至3个综合实力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明显的中心镇或特色镇。“十二五”期间,全省将选择100个重点中心镇,实施扩权强镇,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使其成为经济强镇和县域副中心;结合重点景区建设,以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名镇创建为契机,集中打造100个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镇,增强吸引力和服务功能,使其具有鲜明的人文和生态景观特色。

  [网友乱]:在中部省份中,湖北很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都靠前。不知道到2009年的湖北城镇化率与中部地区其他五省相比,处于什么地位?

  [张通]:据统计,我省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了46%,“十一五”前四年每年平均增长了0.7个百分点,但总体上还低于46.6%的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比较,虽然目前我省在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中仍居首位,但是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周边省市。因此,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要加快。

  [网友“边城树叶”]:湖北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核心是什么?政府应该以怎样的指导思想、怎样的理念来推进城镇化发展?

  [张通]:新型城镇化之所谓“新”,主要指的是相比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内涵提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其核心还是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按照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以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网友我想下棋]: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城镇空间布局上有些什么考虑?城镇化该坚持何种发展思路?

  [张通]:“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城镇空间布局上,将坚持“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一主”指的就是武汉城市圈,继续支持武汉市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具有竞争力的特大城市,发挥武汉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两副”指的是“宜荆荆”和“襄十随”城市群,以宜昌、襄樊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发展。

  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上,将体现“大小多少”和“三个层次”的特点。“三个层次”指的是坚持都市圈和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三个层次协调发展;“大小多少”,这里面的“大”就是要把城市圈、城市群做大,把大城市做大;“多”就是要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少”就是村镇数量要减少;“小”就是人均占地规模一定要小。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我省在“十二五”期末,将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撑,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纽带,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到2015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由6个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由40个增至50个左右,3万人口以上的建制镇由46个增至100个左右。

  [网友我想下棋]:如果说,未来我省的城镇化要走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怎样才能保证坚持按这个道路走下去,不发生偏移呢?

  [张通]: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牢牢把握、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城镇化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推动城镇化进程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又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打造产业聚集平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动力,城镇化又是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当前,湖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尽管整体工业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但与东部许多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湖北要想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腾飞之梦,就必须统筹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正确处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务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城镇功能的提升,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又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布局和规划,构建覆盖城乡,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增强乡镇综合经济实力,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四是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关系。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施“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我们要根据“两圈一带”各自的的特点出发,有差异地推进其城镇化进程。武汉城市圈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规模结构,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城市能源体系,加强城镇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城镇。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沿江地区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

  五是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载体,“三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和收入来源的现实途径,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要坚持突出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具有产业支撑、区位和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的县城和中心镇,率先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镇;要坚持产业兴镇,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和城镇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重镇、旅游重镇;要坚持统筹建设,将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交通路网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城镇的集聚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

  [主持人]:刚才张省长谈到了湖北省在十二五期间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体规划,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到每个地市州的情况。

  [网友freewilly ]:我是武汉滴,一直以来武汉都是咱们国家的重点城市,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现在又被国家明确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然而,河南、湖南滴总在网上跟武汉掐,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声势蛮大。请张省长描述一下武汉的未来。

  [张通]: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武汉市这个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要将武汉市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具有竞争力的特大城市。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要大力构建区域统筹规划体系、产业统筹布局体系、设施统筹建设体系和市场统筹共建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功能互补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布局合理的城市连绵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性的发展活力足、核心竞争力强的城市圈。在产业方面,武汉市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理分工和布局延伸产业链。要重点推进现代产业优化升级,圈内其他城市要重点围绕武汉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做好配套和深加工,逐步扩大产业链和增加产业集群。通过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到2015年,武汉市要率先在全省和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基本现代化。

  [网友疯一样的男子]:我们湖北现在只有武汉一个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与其他省市相比,特大城市的数量明显偏少。不知道按照省里的规划,到了“十二五”期末,还有哪些城市会发展为特大城市?

  [张通]:目前,我省除武汉市外,中心城区人口在50到100万人的大城市还有5个,分别是宜昌、襄阳、黄石、荆州和十堰。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上述5个城市都将逐步发展成城区人口达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

  [网友哥]:按省里的说法,宜昌、襄阳是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我感觉“副中心”的“副”不晓得体现在哪里?下一步,这两个城市将如何加快发展,从而真正发挥副中心的作用?

  [张通]:加快发展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这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主要通过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来实现。以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要优化城镇布局,科学整合资源,实行集群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发挥其对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域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现有设区的中等城市要依托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优势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域发展,逐步形成大城市规模。在产业方面,宜昌市要带动“宜荆荆”城市群,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能源、精细加工、农产品加工、纺织、化工、医药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沿江经济带先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旅游区,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带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稳步增加。襄阳市要带动“襄十随”城市群,挖掘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汽车产业,逐步形成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城市群发展和就业打下基础。

  [网友走过的山坡]:我是十堰山区的农民,这里的资源交通条件和丘陵平原地区有很多差异,请问张省长,对于我们这里,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是不是一样的?

  [张通]:应该说地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强调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近年来,我省已先后在鄂州市和仙洪试验区三县市、宜都市、大冶市和荆门市东宝区等地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试点,探索在平原、丘陵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的路子。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在我省西北山区的竹山、竹溪和房县三县市开展山区城乡一体化试点,积累经验。通过分别在我省山区、丘陵、平原地区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适时向全省推广,因地制宜地推进我省的城镇化进程。

  [主持人]:说完了具体的规划,我们再来看看网友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有些什么自己的看法。

  [网友m2hxb2]:在当今的城市里,特大型城市集中频频暴发“城市病”,交通拥堵,房价高,生活成本提高,入学难,空气污染,噪音,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城市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生活,怎样才能解决好他们的养老、医疗、社保、教育、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呢?

  [张通]:要真正实现进城农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这应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着力解决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简化户口审批手续,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

  二是要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三是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就业指导,

  四是要加强农村劳动者职业能力建设,逐步健全乡镇(街道)劳动权益维护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组织,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稳定就业。

  网友“愤怒的小鸟”]:我在武汉市光谷一家高科技企业工作了5年,收入还不错,可是还是无法在光谷附近买得起一套房子,只能居住在盘龙城。每天上班需要1-2个[小时,坐公交车人满为患,还得转车。如果在城市工作需要付出如此昂贵的时间和精力的成本,要这么大的城市干嘛?

  [张通]: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以大城市为主体形成的发展极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的。但就目前我省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其辐射带动功能显得明显不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确,目前在大城市,特别是像武汉市这样的特大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带来了购房难、乘车难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等,逐步解决。

  [主持人]:真正实现进城农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怎么来实现这个愿景呢?我们来看看网友有什么问题。

  [网友马尾松12]:请问张省长,农民工进城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但如何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啊?

  [张通]:关于这一点,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增强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产业,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首先,要优化城市群产业布局。武汉城市圈要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宜荆荆”城市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能源、精细加工、农产品加工、纺织、化工、医药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襄十随”城市群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汽车产业,逐步形成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其次,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和城镇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重镇、旅游重镇。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一批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用工业化理念、工业化的管理和营销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

  同时,要着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规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建设,壮大旅游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名村。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放宽服务业行业准入,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落实服务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加强对服务业的用地支持,完善服务业价格政策,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聚集就业人员方面的重要作用。

  [网友凉菜]:老百姓很反感城镇建设中杂乱无章,到处都是大工地,还有一些面子工程,不考虑发展的前瞻性,今天修了明天挖,道路脏兮兮,空气也不好,问题源头大多就在规划上。那么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怎样才能重视规划,莫再走弯路了?

  [张通]:我们经常说,规划是管总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一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城乡发展规划,着力增强各类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目前,我省正在着手编制《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城镇密集区和跨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研究,适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实现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的合理衔接,并为城镇发展预留空间。

  二是要以县(市)为单位编制城乡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纳入省支持的中心镇和特色镇的镇总体规划实行省级备案核准制度。

  三是要认真实施《城乡规划法》,抓紧制定出台《湖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派驻规划督察员制度、违反规划行为处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网友M视界]:交通环境的改善,对于推进城镇化有着重要影响。我们看到,武广高铁去年底通车了,宜万铁路喊了一百年,这个月终于要通车了,荆岳长江大桥前不久建成了,武汉往周边的城际铁路、武汉新港也在修。未来的日子,我省在交通建设上还有哪些大手笔,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张通]:毫无疑问,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环境的改善是重要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省将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业,加快构建完善有效辐射国家各区域经济中心、高效连接省域内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的运输走廊。同时大力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通过路网加密和扩能改造,加快完善干线铁路网结构,积极推进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提升主要城市的铁路枢纽地位。加快打通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高速公路通道,扩大国道、省道的覆盖范围,建成以武汉和宜昌、襄阳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公路主枢纽。重点畅通长江,渠化整治汉江,打通江汉运河,打造以武汉新港为龙头,以鄂东组合港、荆江组合港和三峡物流中心为支撑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推进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将武汉打造为区域大型航空枢纽,改造提升宜昌三峡、恩施、襄阳机场的服务功能,新建神农架、武当山等机场,进一步完善区域航空布局。加快推进区域管道网络建设,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城际交通建设,重点加强武汉及区域中心城市与其它城市之间的便捷沟通,强化与其它城市之间的高效连接,将武汉打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其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各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注重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的发挥,做好城际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有机协调,形成一体化、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

  [网友公道]:城镇越来越大,人口就越来越多,房价就越来越高。城镇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这些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张通]:居者有其屋,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城镇住房建设。一是要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方针,合理利用土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建立健全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是积极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房地产市场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服务,引导住房的合理消费,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四是对城镇周边的农村住宅、土地整治安置房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严格控制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

  五是要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不断改进住宅品质,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建设,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努力提高人居生活质量。

  网友瓶子里的小螃蟹:加快城镇发展,提升服务功能,这都是需要大量的钱往里面砸的话。没有钱“说啥都是空话”,关键是这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张通]:我省属于中部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在当前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前提下,需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吸引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鼓励有实力企业运用BT模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

  三是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平等进入新一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家和省级各类资金投入到县级整合捆绑统一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四是要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价格机制。

  五是城市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处理费要全部用于镇区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从而保证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都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网友“说了就说了”]:城市盲目扩张,基础设施却跟不上,配套不完整等等。现在湖北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上述问题。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是否考虑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张通]:人口增加对基础设施的压力肯定会有的,所以说,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和运行效率。

  一是要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完善供水网络,提高制水工艺,抓好城乡备用水源和水质监测,确保2015年全省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

  二是要加快燃气设施建设,提高燃气覆盖率和供应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省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90%,建制镇达到60%。

  三是要完善供电网络,加强老旧电网改造,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健全分配电网和供电预警保障机制,保障城乡供电用电安全稳定。

  四是要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信息网络,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

  五是要坚持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浅层空间,逐步扩大城市空间容量,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强地下管网建设,集中配套建设地下公共管沟,统筹协调各类工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网友中南以南]:现在的城镇发展越来越快,到处都是宽马路,高楼房,可就是觉得走哪儿都差不多,一点儿特色都没有,不知道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采取哪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张通]:特色是城镇发展的生命。我们要求各地在坚持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文化为魂,塑造城镇形象,打造城镇品牌,尤其要体现荆楚特色。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注重突出地域、历史、民族和文化特色。重要地段和建(构)筑物应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形成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同时,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乡土建筑保护规划,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和展示,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文化内涵,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网友全球关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城镇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政府在这方面有些什么考虑?

  [张通]:确保城镇安全,应该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在这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城镇大型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隐患排查,确保各类设施安全运营。

  二是要建立健全城镇防洪安保体系,完善防洪预警机制,加强各类防洪设施检修和加固,确保各类设施正常运营。

  三是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防预警体系,加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抗震能力。

  四是要建立健全城镇应急防控处置体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把物防、技防建设纳入城镇规划,综合设计,同步建设,提高城镇治安防控水平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城镇安全有序运转。

  [网友十一点五十九]:现在湖北的城市都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空气污染严重,白天粉尘漫天,晚上连星星也看不见。江河湖泊也污染得差不多了,鱼越来越少。很担心在城市里住久了,指不定哪天就会得上一个不治之症。湖北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得大搞建设,企业得运转,那么多人吃喝拉撒。环保问题,如何解决?

  [张通]:我们也很清楚,这是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的重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坚持走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发展道路。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积极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建设模式和生活方式,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优化城乡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

  其次,要大力开展减排治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和纳污红线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落实治污减排措施,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重点水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工艺,加强运营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以奖代补制度,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

  再次,要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科学规划生态功能区。严格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加强城市过境水系、周边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湿地、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并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绿化空间,科学构建城镇整体绿色生态网络,努力彰显“千湖之省”的城镇特色与魅力。

  [主持人]:刚才网友的问题涉及到了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很多方面,包括产业化、规划、交通、住房、治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环境保护等问题。要实现刚才说到的绿色、环保、宜居,省委省政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我们还是来看看网友的问题。

  [网友得寸进尺]:张省长您好,我是基层的一名乡镇干部,推进新型城镇化,蛮担心资金、政策、资源都偏爱城市,把乡镇发展落下了。请问张省长,在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省委、省政府有些什么具体举措,让我们定个心?

  [张通]: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省委、省政府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引导各类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乡镇流动。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六个一体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发展,实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乡镇流动。

  二是要优先支持中心镇、特色镇快速发展。加快中心镇、特色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中心镇、特色镇做大做强做特。

  三是鼓励公益设施向乡镇延伸。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确保农村校舍安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到农村设立网点,抓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农村商贸流通设施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完善为民服务代理制,健全县乡村上下联动、功能完善、运转有序的为民服务工作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网友song]:农民变成了农村城镇的居民,就得在城镇上干活养活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讲,县里、镇里的企业办得好不好,商业市场旺不旺,决定着一个地方城镇化发展快不快。问下张省长,要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张通]:从湖北的实际来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首先是要找准定位。根据资源特点和城镇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重镇、旅游重镇。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一批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其次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将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交通路网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城镇的集聚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用工业化理念、工业化的管理和营销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四是要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

  五是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扩大县(市、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促进县域城镇成为承接农村劳力转移的主体。

  [网友正确123]:湖北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中部崛起目标,就要大力发展产业,增加城镇人口,城镇规模会快速扩张,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用地越来越紧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张通]: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来实现。

  一是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二是要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

  三是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相挂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要重点向中小城市和3万人以上规模的城镇倾斜。

  四是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试点改革,建立区域统筹流转的土地利用机制与制度,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实行集体土地资产化管理,允许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进入统一的土地市场。

  五是要在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中,需占用农用地的,实行“先用后补,占补平衡,奖励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网友欧买嘎]:加快推进城镇化,肯定不能按过去的“老套路”规划、建设和管理城乡,体制机制改不改?怎么改?

  [张通]:这方面需要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乡管理新体制来实现。一是建立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三是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社区管理摆在城乡管理的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健全公共服务组织,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促进社区居民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

  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积极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办公,建设服务型政府。

  [网友名山游]:张省长做客省政府门户网站、荆楚网,来跟网民在线解读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交流热点问题,看得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但毕竟这项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综合性很强,弄不好各部门和各地方“你唱你的调,我做我的事”,完不成省里既定的目标。请问张省长,有啥切实措施让全省上下步调一致,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张通]: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推进城镇化需要上下联动,部门合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推进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各地党委、政府也要相应成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推进城镇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配齐配强重点中心镇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将结合各自职能,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同时还要加强领导干部专业培训,提高驾驭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规划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城镇化、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严格考核机制。省委、省政府将组织专班,定期对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每年召开一次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并组织各地就城镇化工作相互观摩。

  [主持人]:谢谢张省长,也感谢网友的高度关注,我们本期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张通]: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我看到今天大家都非常热情地参加在线访谈,点击量已突破11万。大家不仅提出了许多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网友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工作。衷心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