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0日电题:中国注重科学救援 力避“次生悲剧”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在历次重大灾害中,中国救援力量“拼命救命”的做法曾一次次震撼世界,官方“不惜一切代价”的指令也让人耳熟能详。而面对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国务院成立的救灾指挥部并没有重复使用这句惯用语,“科学救灾”成为高频出现的指导关键词,总理温家宝更多次提出“保证救援官兵的安全”。
官方话语的变化透露出救灾理念的进步,高层更是明确提出了科学救灾的要求。副总理回良玉在舟曲现场指出,救援要按照科学、安全、迅速的原则进行。
在生命权日益彰显的中国,以往灾难救援中发生的“次生悲剧”促人警醒。6月一名武警士兵在广东抗洪时牺牲,7月一位消防员在大连输油管爆炸处置中遇难,8月陕西某电力工人在抗洪中被砸死,此前该省还曾有7名官方人士在组织民众转移时被洪水吞噬。
此次舟曲山洪泥石流发生后,尽管高层尽显救灾急切之情,但官方调度稳妥有序,各路专家先行,多兵种合理搭配,努力避免意气用事和盲目施救。
官方还在事发当天即宣布通往舟曲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并提醒志愿者勿自驾前往灾区,以免阻碍专业救援车辆通行。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及早预防了今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救援通道曾一度被各种车辆挤满的窘况发生。
对于当前舟曲救援的第一大难题——堰塞湖,参与救援的各级政府、军方谨慎有加。按照甘肃省科学院地质专家王得楷的说法,虽然舟曲堰塞湖只有200万立方米泥沙,是汶川大地震时的1/6—1/4,但舟曲堰塞湖排险难度大于汶川。
9日至10日,舟曲救援人员对堰塞湖至少实施了4次爆破,10日上午又进行了水下超声波探测,当天下午再次进行多点、多波次爆破,以彻底消除隐患。现场消息透露,曾长期在甘肃地质局任职、对当地状况较为熟悉的温家宝总理亲自参与审定了堰塞湖处置方案。
人员搜救方面,目前部队官兵、武警、消防人员正在进行大范围逐楼、逐片搜救。现场记者看到,搜救队伍牵着搜救犬、拿着生命探测仪,在当地居民的带领指认下,仔细搜索着废墟下的幸存者。与汶川地震时生命探测仪刚开始投入使用相比,此次搜救的技术性已得到明显加强。
10日,舟曲救援已进入第三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当天提出“三个更加”:“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
如参照地震等灾害的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表,舟曲一千多名失踪者正处于最后的生死关头。“更加顽强”意味着全力以赴、不怕牺牲,“更加科学”则要求避免“不顾牺牲”,而只有兼顾速度和科学性,救援力量才能真正做到“更加有力”。对于此次泥石流特大灾害的救援工作,救人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问题将考验中国政府和民众以最低代价挽救生命的智慧。(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