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先锋今日推荐·王玲珍
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工作的5年来,王玲珍付出了很多———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稳定工作的机会;与同学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和收入保障相比,同样优秀的她同时承受着工作的艰辛和经济的压力;面对机关单位的邀请,她婉拒可能的公务员岗位……
不过,王玲珍“得到”的同样不少———她和同事一起率先呼吁保护西郊河,并最终引起重视起到了实际效果;为保护成都水源地,她参与的郫县安龙生态示范村项目,如今已初见成效……
前天,王玲珍又前往工作了6年的项目点———郫县安龙生态示范村忙活了一整天。她和同事们刚刚提出的新想法是,把安龙村打造成成都的水环境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爱惜和保护水环境。
王玲珍说,做这些,是因为她真的很爱环保这份事业。
缘于一种坚持
志愿活动变成全职工作
王玲珍与环保公益活动结缘始于7年前。2004年7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当时正在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读研的王玲珍希望找到一个暑期勤工俭学的机会。经一位同学介绍,她成为了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招募的一名环保志愿者。每个月有500元的生活补助。
这个志愿者一干就是两年。志愿活动期间,她参与组织选拔“环保小使者”前往巴塞罗那参加国际会议,为青少年的环保激情深深感动;她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公益活动,与志愿者们一起感受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变化;她还参与郫县安龙生态示范村项目,与同事们一起探索破解饮用水上游农村面源污染的难题,亲身感受环境治理的艰难。
“2005年10月在成都周边调查水污染状况时,发现农村的环保意识淡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王玲珍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感受到了这份工作需要有人长期坚持下去。
转眼到2006年毕业时节,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秘书长田军看中了她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于是找其谈话,告诉她河研会很需要她这样的专业人才,希望她能留下来做全职工作。但同时告诉她,成立不久的河研会正处于资金困难时期,工资有限。
这时,同学们中有考取到政府环保部门做公务员的,有到政府环境研究机构工作的,也有到环评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王玲珍的导师也把在自己眼里综合表现优秀的她,介绍到一家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环境考古科研工作。
但王玲珍经过权衡,决定留在河研会工作。“我觉得河研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自己能在里面发挥作用也感觉很幸福。”王玲珍说,“我想工资能养活自己就行!”
于是,王玲珍成了河研会全职工作人员,只有月薪1800元,且没有“五险一金”,也几乎没有任何福利。直到现在,河研会才有能力给她和同事们购买“五险一金”,增加福利和适当提高工资。
收获一份幸福
全职工作5年 婉拒公务员岗位
实际上,到河研会工作,王玲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读研期间,王玲珍几乎没向家里伸手要过钱,到毕业的时候,她还拖欠着学校16000元的学费。到河研会工作后,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她直到工作三年后,才东拼西凑勉强把这笔钱还上。
“家里人刚开始也有些不理解,认为我好不容易读到研究生毕业了,应该找个更稳定、收入高一些的工作。”王玲珍说,由于自己的执着和坚定,父母后来还是尊重她的意愿,“觉得只要我自己工作得开心幸福就好”。
王玲珍把环保公益活动中的每一点成绩都当成自己的幸福。王玲珍和同事扬帆一起,率先呼吁保护西郊河。安龙村则是她一直关注的地方,帮助村民修建生态卫生旱厕、污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发展生态农业,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王玲珍和同事们一起,探索着各种治理农村污染的项目。
在5年的全职工作期间,王玲珍成为河研会秘书长助理,成绩也受到各界关注。“2009年,科协组织和环保部门有人问我愿不愿去他们那里工作,去了可以成为公务员,我想了下还是没去,觉得现在的工作才是自己的追求。”王玲珍说,她周围的同事流动得也比较频繁,但她放不下手中的工作。四川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玲珍的导师艾南山教授说,王玲珍能够放弃当公务员的机会留在河研会,也让周围的人很感动。
追求一个梦想
“一直做个环保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经过近8年的发展,河研会已经比当年刚刚成立时成熟了许多。王玲珍说,河研会的专业性大大提高了,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了。“但我们有太多工作要做,仍然觉得我们一直做得还不够好。”她说,河研会的服务能力还很有限,下一步将着手加强组织的补血机制,比如将着手一些项目和活动争取改善资金缺乏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河研会本身的服务能力。
艾南山教授同时也是河研会的会长,他说,王玲珍在河研会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也给河研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爱河研会,更爱环保事业。不管河研会今后发展如何,她都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能力去实践这个追求。”
“我会一直做个环境保护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每次取得一些成绩,就觉得自己很幸福。”王玲珍说,她会努力用行动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志愿活动中来,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目前,她和河研会的其他同事们正在安龙村打造水环境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一起保护环境,一起收获幸福。”
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实习生 赵宇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