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朱习芳、通讯员邵蒲生 程慧朋)21日,记者在武汉市水禽生物养殖现场会上获悉,为解决水禽养殖与水环境污染的矛盾,未来5年,武汉市将新建“生物床”肉鸭养殖小区100个,实现年出笼肉鸭3000万只。届时,武汉市75%以上的肉鸭将普及“生物床”养殖,实现肉鸭由“水养”到“旱养”的历史转变。
“生物床”是将微生物菌种、锯屑、谷壳等按一定比例掺拌发酵,作为畜禽养殖舍的垫料,最早应用于日本。“生物床”中的微生物菌群,可将畜禽粪尿不断分解转化,减少臭味,实现养殖粪污物“零排放”。
据武汉市宁烽禽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顺利介绍,“生物床”养殖肉鸭成活率达99.2以上,37天体重可达2.8千克,平均每只肉鸭少耗饲料0.4-0.5斤,节约水电70%以上,节省劳动力40%,除在育雏期常规用药外,其他时段不需用药。生物床养殖比水面放养肉鸭,每只可增加纯利润1元以上。同时,生物垫料使用一年半到两年后,经堆积发酵可直接将鸭粪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变粪为宝。
精武鸭脖协会会长涂国华介绍,旱地养殖的肉鸭,鸭脖粗,适合加工鸭脖,且生长一个多月可出栏,产量大,效益高,武汉推广肉鸭“生物床” 养殖有望解决武汉鸭脖企业从外地大量采购商品鸭的尴尬局面。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审批肉鸭养殖小区48个,已建成验收17个,周黑鸭、汉口精武、灵星等龙头企业正与“旱鸭子”养殖小区对接,今年底市民有望吃到本土产的“旱鸭子”系列产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