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大地震、西南五省区大旱、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0年,我国境内发生了多起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灾难过后的第一个冬天,灾区群众生活得怎么样?重建工作进展如何?半月谈记者兵分数路,对灾区进行了探访。(《半月谈》2010年第24期)
“生活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进入12月的青海玉树草原,天寒地冻。扎西北片区管委会路边的一顶蓝帐篷里温暖而整洁。这是扎西大同村42岁村民尕卓的新家。扎西大同村是极重灾区,尕卓家里的楼在地震中塌了,所幸一家四口平安无事。帐篷里,尕卓的女儿正在切着一大块牛肉,阳光透过帐篷的窗子照射进来,留下一个金色的剪影。炉子上冒着热气的水壶里漫出一缕茶香。大衣柜上空空的镜框还诉说着那场大地震的惨烈,而洗得干干净净铺在床上的三条藏毯,则倾诉着主人对于新生活的渴望。
“对未来的日子我一点也不担心。现在生活有保障,政府发米、发面又发钱。受灾不太重的地方,新房子都已经盖好了。我准备让儿子、女儿都学些技能,参与重建。等开春了,再打打零工,生活会一点点好起来的!”灿烂的阳光下,尕卓的笑脸真诚而温暖。
受寒潮影响,甘肃省舟曲县城近日大幅降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6摄氏度。泥石流受灾村民刘小军的临时过渡房里,炉火正旺。
刘小军原来的家在舟曲县城关镇北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将他家的二层楼彻底摧毁,同住的妈妈、姐姐和租户全都不幸遇难。“那晚,我正好和朋友相聚,逃过了一劫。”刘小军说,“房子被泥石流冲得无影无踪,当时连件换洗的衣服都没有。之后4个多月的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济。”
和其他受灾群众一样,刘小军住过政府临时搭建的帐篷、集中安置的“帐篷社区”,现在天冷了,他们又住进了两栋刚刚建好的廉租房内。“政府发了炭、米面、电热毯和棉衣棉裤。”刘小军说,“生活上没有任何问题,给的钱也不少,妈妈和姐姐的安葬费、过渡期生活补助总共达17000多元。”
舟曲灾区一些重建工程已开工,到处是机器和运输车辆的轰鸣声。街道上、社区里的淤泥基本清理干净,商店已开门营业,白天街道上人来人往,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人们逐渐从失去亲人、家园的悲痛中走出来,开始了新生活。在月圆村、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记者了解到,一些人已外出打工,条件好些的,已开始做起生意维持生计。
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沱江乡尤家沱村,记者见到66岁的9组组长何子才正在田埂上巡查。这个在西南大旱中没有受灾的小村有着自己的治水之道。何子才已经管了15年水,在常年持续的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田里漏水,即使冬天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把田坎补上。他说:“现在村民们都养成了护水习惯。不管谁家的田漏了水,就是娃儿看见了,都会跳下去补上。”尤家沱村村支书易支剑告诉记者,这次西南旱灾,如果村里没有一直坚持保水、节水的措施,村民们肯定要遭灾。
灾难令人们深刻反思
这些重大自然灾害以惨痛的代价敲响了警钟。
舟曲县城位于一座山谷之中,四周都是陡峭的高山,白龙江穿城而过,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灾后国土部门一项调查显示,舟曲县城及周边共查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18处,其中崩塌2处、滑坡7处、泥石流沟9条。
对于舟曲这样的县城,四周高山的生态保护十分重要。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这里的森林却被大量砍伐,恢复困难。对于此次泥石流的发生,不少人认为与此有关。舟曲县水土保持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舟曲县城两边山上原来都是森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木材采伐基地,森林逐渐变成灌木林,后来灌木林也被砍伐得所剩无几。他说,这里降雨不多,山上土少,树木生长很缓慢,一旦破坏很难再长起来。他认为舟曲重建无法回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现实,今后必须加大林草的种植,加快植被恢复步伐,改变当地农民烧柴的习惯。
在这次泥石流灾害中受到重创的月圆村村支书尚方方、村文书刘小林告诉记者,听老人说山上以前树木非常多,周边不少人到县城背面的山里去偷伐树木,凌晨上山,晚上回。现在只有很险的地方留了些树,因为人无法到达,砍了树也弄不下来。山上还有个采石场,虽然政府不让采,但还是有人偷偷放炮采石,对山体的破坏很大。重灾区三眼峪沟的许多石头就是采石留下的。
放眼整个西南地区,目前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用水方式比较粗放、民生水利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水利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8.67亿亩灌溉耕地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6%。
水利专家表示,西南省份大部分地方为山区和半山区,蓄水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二型”水库和坝塘、水渠、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尤其实用。内江市尤家沱村村民正是靠长期坚持的蓄水、关水、管水、修建小型水利工程等“保水体系”,创造了19年春耕、夏耕无旱情的记录。
重建工作紧锣密鼓
为了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地度过地震灾害后的第一个冬天,玉树地震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了多种措施。目前农牧民住房已经开工建设11655户,占今年计划的98.9%,占三年重建计划的69.7%;城镇居民住房开工建设13667户,占今年计划的102.4%,占三年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任务的72%。此外,还完成了9509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任务,50座寺院的僧舍和公建设施也已开工建设。民政部门自9月初开始向灾区调拨过冬棉帐篷及各类生活物资。截至目前,玉树灾区共接收过冬棉帐篷4.55万顶,其中41518顶已经发放到位,发放粮食1.38万吨,发放各类补助金4.65亿元。
“在重建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在高原、高寒、边远民族地区搞重建的方式和办法。”青海省副省长、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马顺清说,一大批明年后续项目的规划设计已经提出,并正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提升。
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50亿元资金将分配在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基础设施恢复以及灾害治理等8个方面。其中,约有1亿元将用来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舟曲将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络信息化试点的主要地区之一。
根据11月公布的《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今年年底前舟曲灾区将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任务,并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项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按照水利部的规划,西南地区将加紧亭子口、黔中枢纽、西南中型水库等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新建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以不断提高水利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半月谈记者 吕雪莉 朱国亮 吴小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