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3, 2010

科考队讲述第三次长江源考察细节(组图)

徒步攀登姜根迪如冰川。 徒步攀登姜根迪如冰川。

前站组运送物资。 前站组运送物资。

查勘源头水质。 查勘源头水质。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邓伟 通讯员长宣 实习生罗甜

  长江源,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孕育了伟大的母亲河长江,从这里的第一滴水开始,她穿千山、纳百川,成为中华民族永远跳动的脉搏。30多年前,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科研工作者们,曾石破天惊地两度踏入这片无人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清了长江真正的源头,改写了母亲河在世界江河中的排序。今年秋天,第三次江源考察启动,38名科考队员,15天的艰辛历程,7000公里的生命穿越,终于再次来到这片神圣之地,登顶姜根迪如冰川,探寻江源变迁印记。近日,这支科考队向本报独家披露了第三次江源考察的细节。

  情牵大江源

  1976年,长江委组织28位专家组成的江源考察队,经过51天的跋涉,突破冰雪阻隔,走进了长江源头。一条世界大江的身世,自此水落石出。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全长6380公里,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河流。

  1978年,长江委在1976年江源首次考察的基础上,再次组织专家对江源地区的主要河流、青藏公路沿线和通天河下游河段进行考察,确定长江有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和北源楚玛尔河。为全面论述长江源、全面规划和综合开发长江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源头的水资源状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长江的承载能力如何?其“源头活水”到底怎样?这些问题无不令人魂牵梦绕,第三次江源考察,在现实意义越来越突出的时候,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集结格尔木

  今年8月,考察活动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经过近两个月的前期工作后,10月12日,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多学科、多专业的江源综合考察活动正式启动!

  10月的武汉,秋高气爽,风和日丽。10月22日下午6时,38人组成的考察队一行,抵达西宁。23日中午,考察队抵达青海格尔木市,与青海省派出的近20名考察人员以及27名专业司机会合。这些被誉为高原“铁人”的司机,都有多次进入三江源、可可西里野外驾驶的经历。格尔木市派出寒梅、金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随队医护。

  在格尔木,考察队进行最后的准备,队员们接受身体与心理的综合考验。队医寒梅提醒大家,要轻声说话,缓慢行动,尽量不洗澡,减少耗氧量,吃饭也不要吃太饱,保证一定的热量即可。

  25日清晨的格尔木市中心广场,人头攒动,22辆越野车在广场旁一字排开,考察队正式踏上寻源之旅。

  挺进沱沱河

  车队从格尔木出发,到达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时,已是25日上午11时多。格尔木市到昆仑山口仅160公里,海拔高度却上升了2000米。

  下午1时许,考察队到达楚玛尔河公路大桥。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东南麓,是长江北源,这里年降雨量仅150毫米,属长江流域降雨最少的地区。由于河床底质呈红色,远远望去河水也似呈红色,故又称“红河”。考察队技术组的工作人员急忙下车,各自按照工作流程开始在冰冷的河中测量、采集水样和动植物标本等。

  下午5时许,抵达长江源头第一镇沱沱河沿。晚上,考察队到达沱沱河兵站休整。吃完晚饭后,部分队员开始胸闷、气短、喉咙疼痛,有的甚至像头上被套上了“紧箍咒”一般难受。医护人员立即为大家量血压、测心率,已有部分队员血压明显偏高,且感觉不适。在这种情况下,14名队员因身体不适合继续前行而返回格尔木。

  对于剩下的队员来说,明天又将会怎样?能继续走下去吗?眼看就要进雪山了,还能扛得住吗?担心和害怕让队员们难以入眠。

  扎营雀莫湖

  10月26日,朝阳初升,晨光中的沱沱河兵站,红旗猎猎,寒风瑟瑟,15辆越野车从这里出发,继续向西。出沱沱河镇不过40分钟,就到达通天河大桥。队员们穿着筒鞋,又下到冰冷刺骨的河中监测、取水样、采标本。 随后,考察队沿青藏公路行驶不到几公里,就离开公路,穿过青藏铁路,向一片退化的高原草甸前进。

  “看!各拉丹冬!”顺着队医寒梅的指引,大家向前望去,只见此时的各拉丹冬仍在云雾笼罩之中,山体很有气势地在远方呈一字长蛇阵摆开,群山像一朵朵白玉兰绽放在天边,看不见山尖。

  各拉丹冬藏语的意思是“高高尖尖的山峰”,它是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海拔6621米,在它的周围簇拥着20多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宛若一个个身披银甲、头戴银盔的武士,威风凛凛地耸立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在这些昂藏天骄的雪峰肩胛间,发育着70多条冰川,组成南北长50多公里、东西宽30多公里的冰川群,长江正源沱沱河就发源于它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又经过3小时的艰难前行,下午4时,车队终于穿过雀莫山,抵达位于雀莫湖畔的江源大本营。

  登顶姜根迪如

  10月27日早上8时,天空尚未放亮,考察队员登上11辆越野车向江源挺进。

  从大本营到江源的70多公里路程,是此次考察最为艰难的一段。道路比前一天更难走,几乎找不到一段通畅的道路。在这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雪山与冰谷之间,车队在河床上、冻土上颠簸着,将队员们折腾得精疲力竭。大家抓紧扶手,闭上眼睛,强忍缺氧,任车子剧烈摇晃着身体。陷车也更为频繁,甚至出现了几次爆胎事故。

  反反复复的高原反应,步步陷阱的前进之路。中午时分,在正前方,一座巨大而奇特的冰川呈现在大家前面,它巍然耸立,棱角嶙峋,尖峰朵朵,姿态各异。姜根迪如!这就是魂牵梦萦的长江源!队员们顿时兴奋起来,细细端详这座千古冰川。只见冰塔的上方,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雪,向左右延伸的山石轮廓若隐若现;冰塔的下方,因冰雪消融而形成向下延伸的冰柱、冰带,一条条、一道道,洁白如玉,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冰清玉洁,璀璨动人。这就是喂养华夏儿女的第一滴乳汁,长江从这里出发,一路汇集奔涌,形成最初的河流。

  10月27日下午3时20分,在姜根迪如上完成相关采样工作后,考察队圆满完成了这次江源考察,踏上了归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