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援建
一个是中国最北边的省份——黑龙江,一个是地处西南深处的小县——剑阁,“5·12”特大地震,让相距数千公里的两地血脉相连。3800万黑龙江人的无私援建,让剑阁灾后重建的梦想,插上翅膀,在那块贫瘠而伤痛的土地上飞翔。
在那场旷世之灾发生两年之后的2010年,“一个省帮助一个重灾县”的中国式的援建故事,正在剑阁等地接连画上优美句号。
在146个援建项目“亭亭玉立”,10万名师生告别板房,一批批居民搬入新房、饮上自来水、看上高清数字电视……的背后,是一群背井离乡、抛家别子的援建者。这些奇迹的创造者不仅把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建筑留在四川大地之上,也把希望植入了灾区群众的心田。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9月上半月期)
“铁人”的故事
文/逸西 邓敏
本文背景:2008年6月13日,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部署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定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地震发生后第33天,一个由22名成员组成的“对接组”成立并赶往剑阁。
在接下来的72小时里,22人兵分8路,对剑阁县42个重灾乡镇进行灾情探查。他们摸出的灾难“底子”是——位于川北边缘的剑阁,被地震撕裂,仅房屋倒塌损坏就达85.7万间。全县67.5万人,有近20万人无家可归。灾前全县财政收入仅有3900多万元的剑阁,系典型的山区贫困县,群众自救能力十分脆弱……6月18日,对接组22名成员返回哈尔滨。
19日,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亲自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对口支援剑阁的相关工作。在这次会议上,剑阁被确定为“黑龙江省66个县中的一员”,而且被推到了“龙江第一县”的位置。
同日,黑龙江省对口援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四川剑阁县前线指挥部正式成立。这批前线指挥部成员,都是副处级以上干部,吃苦耐劳,共计12人。47岁的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国会被推选为前线指挥部总指挥。
6月25日,刘国会等12名成员,踏上了援建征程。他们的任务是,代表3800万黑龙江省人民,完成15亿元的援建资金项目。
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黑龙江人创造的“交支票+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全方位援助”援建模式,受到了外界高度评价。用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的话说:“不搞贪大求洋,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形象工程,以民生为主,突出产业‘造血’强县富民项目。”他们的目标是“结合剑阁现状,使其经济社会发展从‘起立’到‘起跳’”。
在扶助剑阁从“起立”到“起跳”的过程中,一批黑龙江儿女为之抛家舍业,透支了健康。本文作者在和他们共同生活的几个月里,感动于这批“铁人”精神传承者的奉献故事。他们是铁人刘国会和他的战友们:铁腿肖兴民、铁脚高起生、铁骨夏忠玉(副总指挥)、铁肩杨渊沛、铁嘴侯继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铁臂张焕昭(指挥部宣传组组长兼综合计划组成员)、铁腕杨伟杰(负责交通援建项目实施和监管)、铁指张宝武(指挥部工程组和宣传组成员)、铁面王林生(指挥部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人。因为过度劳累,刘国会、夏忠玉、肖兴民等人,自援建后都患上了高血压,他们的衣服兜里,都多了一瓶速效救心丸。
铁腿肖兴民
除刘国会外,肖兴民是第一批队员中唯一留下来与他并肩作战到底的好兄弟。他被评为“四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在“2008感动广元”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评委给了他这样一段文字——
为获得第一手规划资料,他亲自调研走访,搞测绘、查资料、绘图纸,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查清农民自建房受灾的情况,针对剑阁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实际,他不辞劳苦走村串户,实地勘察,几乎走遍了剑阁县的所有乡镇,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第一批队员撤离后,肖兴民被提升为前线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茶香在板房内飘升,香烟殆尽。肖兴民的援建生涯苦中有甜。
他一家三口,两国三地。想起这些,他心里不是滋味。
嵌在右腿里的三寸长钢板,令肖兴民钻心疼痛,他未对任何人说,直到指挥部从剑门关酒店撤离出来,在该酒店门前公路边搭建板房时,他才和盘托出。
他找到总指挥提“要求”,因自己右腿不能弯屈,上厕所不太方便,请求特殊照顾,在板房公共卫生间内添加一个坐便器。这时,大家才知道,他有腿伤。
在剑门关酒店公路边住板房的日子,肖兴民终生难忘。
板房紧邻公路,车辆轰鸣,路人谈笑声不断,深夜12点之前很难入睡。六月,白花花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板房热得像“烤箱”。夜晚,屋内气温高达30多度,让人透不过气,队员们只能半裸上身,穿着裤衩入睡。每逢下雨,屋外下大雨,部分队员的屋内下小雨。雨滴“哗哗啦啦”地砸在铁皮房顶上,声音放大无数倍,搞得大家睡意全无。
每当这时,肖兴民就觉得自己像身处一面鼓里,跟着雨滴敲打的节奏,心被擂击着,催促他和队员们快速完成援建项目规划。
震后的剑阁百废待兴,援建工作千头万绪。
在指挥部里,肖兴民说,要想做快、做好和做实援建项目总体规划,必须迅速查清灾情。
他拖着病腿,走村串户,实地勘察。在柳沟、武连、马灯等乡镇,看见成片坍塌的土坯房时,他眼里噙满泪花,将脑海中援建项目的雏形一一记录下来。
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他结合震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一个月内,参与指导完成了《剑阁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任务。
根据剑阁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肖兴民和综合计划组队员与剑阁县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在龙剑双方达成共识后,很快拿出了《黑龙江援建剑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草案》,促使第一批3.1亿元,共40个援建项目大单敲定,并推进了第一批援建项目的顺利完成。
学校、医院、卫生院、乡镇供水站和敬老院等民生项目在剑阁迅速实施。
一次,在黑龙江援建项目工作协调会上,剑阁县指出有部分乡镇存在“渎职”现象,这让肖兴民感触颇深。他在日记中写道:“援建相关管理制度必须立即出台,我在龙剑磨合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援建‘生病’了,我就用它来治……”
随后,《黑龙江省援建四川省剑阁县项目工作流程图》在肖兴民和队员挑灯夜战中形成。《流程图》从立项、调研和施工图设计到审核、招投标、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等每一个程序一目了然。它将项目流程细化到多少个工作日,谁是责任主体。
为规范援建项目招投标、项目变更和资金拨付管理,他还相继组织起草了《黑龙江省对口支援四川省剑阁县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援建剑阁灾后重建项目工程款拨付暂行办法》、《黑龙江省援建剑阁灾后重建项目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这为剑阁县恢复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中,肖兴民得知,剑阁县的困难不仅在于财政收入低,最主要的是农业大县没有造血功能。经济发展如何冲出瓶颈,成了指挥部全体成员的重要课题,而肖兴民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在第二批援建项目中,他和综合计划组成员,不分昼夜,从剑阁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入手,规划出以剑门关景区为品牌的旅游产业项目。为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和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他们规划出剑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
肖兴民最怕白天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
岳母视肖兴民如同儿子,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在家人办理完后事之后,才抽空在岳母墓前献了一束白菊花。
这期间,他的母亲曾经病危,父亲被诊断出了结肠癌,他都无法去尽一份儿子的孝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