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0日电 据《新西兰联合报》报道,华人百货行业在新西兰从无到有,到今天具备相当规模,为繁荣当地的经济,帮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百货行业里的老大哥陈保藏先生,是新西兰第一批百货行业的带头人。从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百货行业在新西兰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手表的故事
1996年陈保藏先生来到新西兰打算在此安享晚年,但在香港从事手表行业的他很敏感地发现在新西兰居然鲜有人戴手表,后来了解到是因为手表很贵,平民根本买不起。这件事情对陈先生来说,一半是商机,一半是惋惜。陈先生从自己的手表厂引进很多成本较低的防水表,拿到新西兰市场以后一售而空,一下子很多男女老幼都开始戴手表。也有很多人反映表带太小,当地毛利人大多不能戴,陈先生了解到以后就从自己的手表厂赶制一批大尺码手带的手表。那个时候,大部分的毛利人都有了这种价廉物美的手表。随后,陈先生又进口一批打火机,同样也是一抢而空。
90年代的新西兰物质还很匮乏,而且价格很高,财力有限的穷人只能购买很少的生活用品,选择面也很窄,所以中国价廉物美的百货商品,自然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那些毛利人很苦的,买一个很简单的东西都要花很多的钱,”陈先生说,“那个时候资本家做生意都要卖百分之几百的价钱,一个成本十块钱的东西欧洲商人要卖五十块钱,连我都有被欺骗的感觉,他们怎么能卖那么高的价钱呢!也许是欧洲商人都习惯资本主义的经济,只考虑利益的最大化、垄断,不会过多考虑人们要为非常贫乏的物质付高昂的代价是否合理。但是华人就不一样,有钱赚就可以啦!不用赚那么狠。让穷人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陈先生是由衷地这样想,所以批发生意都是做低利润,穷人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却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
随着手表和打火机的大量销售,陈先生发现批发的巨大潜力,于是从自己熟悉的手表行业开始发展新的领域,服装、仿皮夹克等,但刚开始,只有毛利人才接受,不过没有多久洋人也接受了,洋人也来这里批发。大陈批发行以货品齐全、数量多、信誉好的老字号,赢得众多商家的青睐。
带动批发行业的发展
90年代初有很多技术移民、创业移民的华人来到新西兰。来到陌生的国家,不得不从一些零售终端的工作开始做起,但他们大多在国内的企业单位里工作,很少有人有经商经验,对新西兰市场也不甚了解,加上资金有限,很难融入新西兰市场。陈先生传授他们生意经验,给予他们尽可能的支持。资金不足的商家可以先拿货后付款,只需要写一张单据就可以把货拿走,等卖了以后再付钱;遇到问题的可以找陈先生帮助他们解决;需要什么货都可以告诉陈先生,陈先生就从中国大陆跑货源,满足他们。就是这样大陈批发行扶持很多零售商,使得他们在新西兰能够立足,最终自己成长起来,甚至超越他。
新西兰百货商会
随着百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为了规范百货行业,杜绝恶行竞争,组建百货商会势在必行。为了把大家团结起来,陈先生最终愿意出面促成“新西兰百货商会”的创立,并担任名誉主席。他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加强交流,为华人百货行业的健康发展起护航作用。行会成立在全球金融海啸之时,当时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孤军奋战的零售业者团结起来,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候如果华人业者都各自为阵恶性竞争,很可能会伤及到整个华人百货行业,纷纷倒闭的洋人公司就是前车之鉴。陈先生相信我们华人从来是以团结著称,这也是我们能抵抗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商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联谊,使会员之间建立互信。百货商会属于专业行会,在华人社会中尚属首次。能够平衡同行业者之间的竞争,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也是陈先生引以为豪的原因。
新西兰百货商会成立于2009年2月,宗旨是:建立电子平台,共享商业、商品、客户信息,创立良好的商业环境;制定可行的行规,规范批发、零售市场,提倡公平竞争;调解商业纠纷,提倡良好商德;对出入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其迅速融入新西兰市场。(周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