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静
9月8日下午,53岁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师刘敏收到了一大捧鲜花,这是学生送给她的节日礼物,也是她走上讲坛后收到的第28束鲜花。与她一样将迎来节日的还有济南一中的校长尹守峰,一路从教师到中学管理者,他从没离开过校园。两位资深园丁辛勤耕耘的历程,或许可窥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之一斑。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将于9日召开。会上将公布《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规划山东未来的教育事业。
从黑屋予到明亮大教室
刘敏迄今难忘下乡当老师的经历。那是工975年,高中毕业的济南姑娘刘敏下乡到齐河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村子里的学校是间土屋,即便大白天里也是黑乎乎的,书桌是用土块垒起来的,上面搭着木头板子。”
她回忆,当时的小学只有两个正式老师,其他全是民办教师,家里种着地,边教书边种地。
不仅是齐河,工978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调查组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所到之处,满眼是黑屋子、土台子、木凳子。全省3047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占59%,有的学校甚至连黑屋子也没有,孩子们夏天躲在树阴下,冬天围着太阳转。
群众集资,成为其时改善教育条件的主要途径。很快,这转化成了政府行为。“现在的农村小学,建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尹守峰说。
开放的老师教开放的学生
对刘敏来说,教育改革冲击力最大的一次是2003年的教改。那年她正好去美国教学,2005年回国后,拿到新教材一下子蒙了。
“强调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正是大学需要的能力。”刘敏说,让她欣慰的是,这儿年高考的试题有了变化,“比如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光与影的变化’,其实考查的就是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中能看出语文社会化、生活化的趋向,我认为这是素质教育成熟的表现。”
尹守峰说,“现在的理念是开放的老师教开放的学生,整个思维方式要改变,不再是循规蹈矩地备课、上课,而是展示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自己。”
“正如今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发展的目标。”尹守峰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