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高物价考验国富转型民富

  叶祝颐

  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1-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比1-10月扩大0.2个百分点。(详见A03版)

  对于备受关注的通胀压力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此前曾表示,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的目标有希望,有可能。但是,从10月、11月的CPI数据来看,今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的目标很难实现,物价调控效果令人堪忧。

  较高的物价涨幅特别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涨,引发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物价上涨太快,银行存款变成负利息,造成财富缩水,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希望银行加息,减少负利息的损失,盼望政府平抑物价,就是其中代表性的声音。尽管央行10月加息0.25个百分点,但是与高物价涨幅比起来,这点加息仍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后,坊间加息预期不断增加。民众纷纷晒家庭账本,感叹吃得比以前差,就是高物价时代的民众生活的现实写照。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物价上涨或许不会有多少感觉。但是,对于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与农民朋友来讲,柴米油盐涨价,就是天大的事情。奢侈消费他们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掉吧?此前还有专家叫大家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更是加重了社会通胀预期。

  写到这里,我想起近期一则有关“退休月光族”的报道:在物价飞速上涨,而工资不涨的情况下,曾经为国家奉献出青春,坐等安享晚年的退休职工却尴尬地沦为了“月光族”。没有安全感的生活让这群人开始想方设法再就业。老人无奈重出江湖再就业以缓解物价上涨造成经济窘迫的压力。在我看来,无论是长春市民今年前9个月开销超过去年一整年,还是老人无奈再就业实际上都是民生镜子,照出了民生之艰。

  物价上涨成了近期的民生关键词。除了民众感受最深的食品、食用油大幅涨价以外,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自来水涨价、天然气涨价、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成品油价格涨多降少,城市出租车价格调整。涨价风潮此起彼伏,民众的消费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民众对物价越来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脆弱。

  总之,物价上涨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如何化解好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不仅需要百姓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多劳动多挣钱;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笔者注意到,近期,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物价,比如,国务院出台“国十六条”调控物价、发改委约谈食用油企业、面粉企业,等等。近来,蔬菜价格也出现了回落迹象。但是CPI持续走高也提醒调控政策执行给力,国富向民富转型,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亮点。而物价上涨,通货预期扩大,民众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下降,实际上是对国富向民富转型的一道民生考题。如何解决好衣食住行医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通胀压力,帮助民众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拭目以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