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9, 2011

76岁眼科医生自愿捐献眼角膜

  看完本报报道,老人家泪流满面

  76岁眼科医生

  自愿捐献眼角膜

  □本报记者 黄轶涵

  早报讯 今年76岁的李荣珍阿姨,含着眼泪,看完了昨天本报A4版“80岁老人病危救治无望,妻儿忍痛签下放弃治疗知情书,同意医生在招待所里取下眼角膜”的报道。

  放下报纸,李荣珍马上拨通了我们的电话:“我也要捐献眼角膜!”老人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李荣珍退休前,是上城区第二医院的眼科医生,主要看中医眼科。退休后,李荣珍闲不住,现在在浙江中医学院中医门诊部继续当医生,每周门诊3个半天。

  正因为是眼科医生,李荣珍接触过太多因为眼疾,失去光明的病人。看不见东西的那种痛苦,真是说都说不上来。

  “眼睛有病,对于患者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光明,很有可能是一家人、一辈子的幸福。”李荣珍感慨地说。

  老底子卫生条件差,李荣珍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农民去“双抢”,镰刀割稻谷,稻谷爆进眼睛,伤了眼角膜,蛮蛮好的一个人,就瞎了。

  李荣珍说,眼角膜,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黑乌珠”,角膜受了外伤、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都需要换眼角膜。

  李荣珍老伴已经去世,家里还有儿子和女儿。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儿子做主。刚开始,李荣珍不敢把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告诉子女,怕他们心疼妈妈,会反对,但眼角膜捐献需要家属签字,李荣珍一直在等机会。

  春节前,李荣珍有意无意提到想捐献眼角膜。没想到,儿子挺赞同妈妈的想法,“儿子还表扬我,说我思想好,境界高。”李荣珍“咯咯”地笑了。

  儿子同意后,李荣珍找了卫生局、红十字会,都没捐成功。昨天看了我们的报道,李荣珍想,这回终于能如愿了。

  昨天下午,我们把李荣珍的联系方式,告诉了眼角膜劝捐员朱强荣。朱强荣很激动,昨天早报这篇报道,太感人了,他也收到了很多志愿者的电话,都希望在身后能捐献眼角膜。

  朱强荣说,即使双眼失明,受捐者也只能获得一个眼角膜。因为,正在等待光明的人,太多太多。“劝捐,靠我一个人,劝不了多少。我每劝捐成功一次,都要联系媒体,而早报,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进行报道。”朱强荣说,早报的报道,对捐献者家属,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对捐献者,更是一种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