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市一些公务员为“当农民”,把户口迁到农村。原来,他们看中的是农村户口所附带的征地补偿费、集体经营分红等利益。目前200多名拥有农村户口的公务员,被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对拒不配合者,先免职再清理其农民身份;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市管干部一律免职。
(7月13日《今日早报》)
公务员假扮农民两头占便宜太缺德 7月14日 新京报 徐明轩
新京报一评
按我国的户籍制度,将户口落在农村,就意味着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了村集体所有土地份额,还能享受集体经营成果分红等经济权利。像义乌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户口的“含金量”很高。一旦把户口迁入农村,就会分走集体经济中的一块蛋糕,挤占了其他村民的利益。
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农民没有基本工资,医疗保障体系又长期缺位,直到近年才由于土地增值和国家惠农政策,日子才变得好过起来。相反,公务员则属于干部编制,一直享受城镇户口的种种福利。现在,一些公务员两头占便宜,无疑是不公平的。
从报道中看,户口在农村的公务员大约有两类。一是户口一直留在农村的,比如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招聘的干部、村干部考上公务员未迁户口的。另一部分人则是利用权力把城镇户口迁到农村,侵占村民集体利益。“伪农民”不仅侵蚀了村民利益,更在损害着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城镇户口的普通居民将户口迁到农村后,就无法享受城镇社保,而公务员的社保则由国家全额买单。碗里吃的本来就不少,还要把筷子伸到锅里,享受农村户口的红利,自然是不公平中的不公平。公务员本该为社会公平做出表率,绝不能利用自己分粥人的身份谋取私利。
现代快报再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其实质就在一个穷字。改革开放前,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就处于社会最底层,享受不到城里人的诸多福利。不公平的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许多地方迄今仍实行的城市暂住证,就主要是针对农民的。义乌市一些公务员的做法,可见官员与民争利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阻力,让人不由想到元曲《醉太平》所唱:“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如果不对此及时加以制止,国家惠农政策完全可能会付之东流,农民的贫困状态将会依旧。这件事再次说明,所谓三农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改变农村的贫困不过就是个政策和执行政策的问题,以及农民能否维护自己权利的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