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长城地段去年还在,今年就不一定能看到了。”榆林市一位文物工作者痛惜地说。
7月29日,在府谷县三道沟乡新庙村,成都商报记者还发现采煤对长城带来的另一种形式的破坏。以采煤为主业的陕西三忻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建厂房时,为平整场地,公然将一段长1公里多的长城用推土机推掉。
“那是在2008年。”一位目睹了长城倒掉现场的村民说,村民们对此非常痛心,但无人敢上前阻拦。村民说,老板是王万东,靠挖煤挣下了不下10亿元的身家。“推倒后有文物部门的人来拍照,还遭到了三忻员工的威胁。”
陕西三忻集团网站的资料显示,榆林此处建设的是年产60万吨半焦煤、10万吨硅铁及2万吨金属镁工程的生产设施。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达5.47亿元,可安排1500多人就业,年上缴税费9800多万元。
破城
国家条例形同虚设
地方利益“攻下长城”
如果长城被破坏的事情捅出去,首先是相关部门脸上无光,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每年“创佳评差”的考核目标,对升迁也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很多文物主管部门一般都选择了不向上级报告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这使它成为一件最大的历史文物。但如今,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已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已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长不超过2500公里。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多次考察长城全程的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会长威廉·林赛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一个人活到90岁死了,大家都很高兴,但如果是一个小孩死了,就很不正常。我们希望长城是‘寿终正寝’,而不是早早消失,这就是保护长城的意义所在。”
2006年以前,长城沿线,只有少数关城、烽火台等建筑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则为省级、县级,绝大多数无确定的保护单位。长城的文物保护等级目前比较混乱。
2006 年10月,温家宝签发第476号国务院令,《长城保护条例》出台。国家首次明确宣布,将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长城全境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条例》规定,长城上禁止从事取土、取砖(石)或者种植作物、刻划、涂污等七种活动。有文物界人士称长期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损毁的万里长城终于有了“护身符”。
但在陕北,这“护身符”的效能还有待检验。《条例》中,“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工程建设不得拆除、穿越、迁移长城”更多时候看起来是一纸空文。在府谷陕西三忻集团发生的推倒长城事件,曾有网帖称遭到了瞒报。8月2日,成都商报记者致电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该处对这起按照《文物保护法》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件一无所知。该处人士同时证实,从来没有收到下级部门呈送的有关“挖煤破坏陕北长城”的报告。
“没有(采煤引起的长城)破坏存在。”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人士说。
榆林市一位文物官员证实,虽然榆林市政府提出了建“文化大市”的目标,但如果长城被破坏的事情捅出去,首先是脸上无光,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每年“创佳评差”的考核目标,对升迁也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文物主管部门一般都选择了不向上级报告。
这位文物官员还举例说,2007年,靖边县一位文物工作者报告当地政府雇请无任何古建维修资质的施工队,用红砖、钢筋和水泥对烟墩山烽火台(北宋名臣范仲淹驻守延安时派兵所筑)进行破坏性修缮。媒体进行了报道,国家文物局知悉后4次发函制止,均无济于事。这名文物工作者还受到了冷遇。
“长城屡屡受到重创,我都觉得文物部门没起到作用。”这位官员很困惑,“我们都不管,谁来管呢?”
在榆林采访,翻看榆林的报纸,成都商报记者看到了榆林市“(今年上半年)GDP增21%,工业总产值增47.5%,汽车类零售额增43.9%,名义GDP增长超过70%”这样令人咋舌的数据。它们被称为“陕北速度”。
榆林市统计局称,该市上半年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2.8%。
西安朝华管理学院院长单元庄说,“陕北的能源已经成为陕西发展的一个强势推动力甚至是第一推动力”。被称为“建在沙漠上”的榆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电等能源正通过铁路、空中电网、地下管道等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服务各地经济建设。
榆林市的“十二五”目标是:预计到2015年,榆林生产总值将达到3700亿元,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
“不过这都是最保守的数据。”榆林一位官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该市真正的目标是到2015年榆林市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1000亿元是什么概念?陕西省的财政收入到2008年,才突破1000亿元。”
“有报道说榆林市各类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每个榆林人坐拥达1300万元的地下财富。其实这都是过时的数据了,现在已经不止46万亿。”这位官员自豪地说。不过,他也担心:如果山挖垮了,水挖没了,长城也倒了,那时的榆林,是不是只剩下钱了。
警示
美杂志评十大濒危遗产
长城榜上有名
5月19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公布了该刊最新评出的世界十大濒危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这份名单源自《新闻周刊》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的主席Doug Comer的一次采访。在谈到长城的“上榜理由”时,阿罗兹说,它并不是单一结构,很多地段的城墙使用的材料并不是石头,而是砖坯等易受到自然力量侵蚀的材料。长城的很多地段现在看起来像土墩,而不是墙体。
既然长城的保护科技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不是意味着长城真的有一层护身铠甲了呢?其实并不尽然。宁夏长城专家许成认为,长城的保护,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防风化。2000多年的长城历经风雨侵蚀仍能保存下来,说明自然风化对长城的影响是有限的,长城大范围的破坏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说,查明的明长城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按照《长城资源保存程度评价标准》,已消失的部分占明长城总长度的三成。 (国际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