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驻台湾记者 马强 赵川
大红的灯笼,朴素的竹椅,古香古色的瓷碗,流油飘香的肉臊……还未进食,已被浓浓的怀旧味道感染。
这就是台南的老字号“度小月”,小小的一碗面里,杂陈着台南的文化五味。
台湾的小吃,掰着指头也数不清。但其中名头最响的,当数“度小月”担仔面。不久前,我们赴台南采访,就亲身感受了一次“度小月”绵延百年的醇厚味道。
就怕人多,提早赶来,但还未到午时,“度小月”旗舰店里已是人满为患。在旮旯的小木桌旁挤出一个位置坐下,当地人便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吃“度小月”担仔面,要有几道程序:先是闻闻飘出的香气,然后把面搅开拌匀,再喝上一口老汤,之后再下筷……听得我们直咋舌,这哪里还是吃面。
等面端上,发现果然名不虚传。肉臊、卤蛋、鲜虾、蔬菜……油而不腻、汤醇面筋。
老字号的小吃,难免要和当地的民俗发生牵连。清朝光绪年间,每年的清明前后至七八月间,这里正逢台风季节,捕鱼业生意清淡,这段时间在台湾俗称“小月”。祖籍福建漳州的洪芋头为维持生计,在“小月”里于台南水仙宫庙前落脚挑担卖面,“度小月”担仔面因此而得名,此后声名远扬,流传百年至今。洪师傅的后人,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不仅将担仔面的醇香传承到现在,而且那昏黄的灯光和半蹲式的小桌小椅,也一并沿袭至今。
在台南的“度小月”老店里,我们有幸见到了洪师傅的后人、现今的老板洪贵兰女士,她说,“度小月”代表着台南人吃苦耐老的精神,它也是台南文化的一个缩影。(深圳特区报台北8月25日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