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4, 2010

“两天”的愿望

  □钟倩

  “孝顺”是一种机会,作为一个轮椅上的姑娘,我对“孝顺”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感悟。

  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孝”和“顺”从何谈起?我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很多时候,对于父母,我充满了深深愧疚,甚至有一种负罪感。尤其是看到同龄人都已大学毕业、工作了,面对父母,我的心里更不是滋味。然而,当我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磨砺,我的经历告诉我,“孝顺”,不在于有多少金钱、豪宅,而在于有一颗懂得感恩、知道回报、不断进取的心。

  一切还得从2001年说起。中考前夕,我被查出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我只得服用激素药物,在病床上我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谁知却成为永远的伤痛,因为瘫痪在床,我不得不放弃学业。此后,病情不断加重,全身关节变形,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问药,很快家里就背上了外债。母亲没白没黑地守着我,夏天蹲在蜂窝炉子前给我熬中药,冬天用药粉给我泡手泡脚,翻身,喂饭,端屎端尿……或许正是母亲的坚持,后来我的病情有了好转,能坐起来看书学习了。

  父亲自幼就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去单位党支部捐款,回来时却瘫倒在地,生命垂危。送进医院后,经及时抢救才挽回一条命。出院后,父亲病瘫在床,在家插着尿管维持生命,需要母亲不离不弃的照顾。

  面对接二连三的灾难,母亲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持,这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懂得了“珍惜”二字的含义,也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人活着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才不会枉活一遭,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2008年我在网上开通“励志热线”,得到了全国各地朋友的欢迎。后来,又开办了“钟倩聊吧”,在帮助别人解决心灵困惑和生活烦忧的同时,我也找寻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如今,我的文章也有了进步,在报刊上露出了“尖尖角”,常常有读者打来电话,说从我的文章中得到鼓舞,获取了力量,我的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父母看到我的进步,更是喜在心头。尤其是病重在床的父亲,总是把有我文章的报纸整齐地搁在床头,谁来了都要让谁看看。去年济南市硬笔书法比赛,我获得了特等奖;“我的兄弟姐妹”广播征文,我获得了一等奖;前不久天桥区首届文化节,我被评为首届学习之星……面对鲜红的证书,父母看上去比我还要自豪。今年春天,我所写的文章获了三等奖,母亲替我参加了颁奖仪式,回来后她忍不住哭了,说,“下次女儿的奖,我还要去领!”

  每每来了稿费,我都要让母亲给父亲买点营养品。从父亲生病后,我就自动把牛奶和钙片停了,有时父亲问起我,我笑着敷衍他:“我的肠胃不好,医生建议不喝。”这些年来,

  我停止了治疗,只吃止疼片。很多人问我,你现在有什么心愿,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家里还有一分钱,我也会先给父亲治病,我要让父亲好起来!”

  母亲长年累月地照顾我和父亲,她是在透支生命来维系这个家;父亲病重在床,常常夜间突然发病被120急救车送入医院,每当这时,我都像经历一场生离死别,心被揪成一个团,生怕失去什么……正是这些经历,这些宝贵的积累,使我对父母的爱变得更加深厚,有力。

  看到这样两句话:“西红柿炒鸡蛋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有父亲的味道,水饺的最美丽之处是有母亲的指纹。”每当我们长大一岁,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就少一年,这是最无情的现实。有父母在,哪怕他躺在病床上,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也能传递出无尽的力量;有父母在,家才不会失去温度!

  物质上的给予,生活上的照料,这些我都做不到,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埋藏已久的心愿:有“一天”让每一个人都知道我的父母,有“一天”让父母为我骄傲。我相信,这“两天”一定会实现的。

  “泉城一巾帼,唯有钟家女”,这是朋友送给我的称号,我会用我的生命,让这个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