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以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为代表的“华约”和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北约”中的多校将于11日至13日,即本周末集中举行自主招生面试。申请多所学校的考生将再次面临奔波。而与此同时,与自主招生相关的话题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自主招生状况?委员代表们对其改进有何建议?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内外改革应该同时进行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注意到了招生制度的改革。他说,就高考外部制度的改革而言,大家对高考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独木桥”,这个比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独,一个是木,其内部的改革比如,招生体制、录取体制、试卷改革等等,都可以理解为对‘木’的改革,对 ‘独’的改革,我认为国家还应该有大的举措。”他说,这不应该仅仅依靠教育部一个部门来完成,应该有更多的部门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高考只有不再是“独桥”和“木桥”了,它才是一座很多通往人才桥梁中的一座,也才是很多座桥中通往人才成长的金桥。
谈及在目前高考制度框架内的具体改革意义,王旭明表示,针对目前大部分的改革都仅仅是框架内的尝试,仅仅想把木桥变为钢桥,铁桥、银桥等。不过,他也认为,这些尝试的积极意义在于,把现在的木桥努力变成铁桥、金桥和银桥。
应该等到高考过后再进行自主招生
此外,贺优琳建议说,应该等到高考以后再去发现一些偏才、怪才。他解释说,因为通过高考的综合考试已经能够发现学生的综合水平。而在过去,不少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当初其实都是偏才或怪才。比如,钱学森、华罗庚等,如果当初要追究其总分是否达到标准,很可能这些日后的大师就会和这些高校擦肩而过。“为什么我们总说培养不了大师,实际上,许多大师就是偏才、怪才。”
他表示,自主招生的问题是,目前,它仍然是重复高考的形式和模式,只是多了个面试机会,如果无法通过笔试,就进不了第二个面试的环节。
高校招到了尖子生但也存在许多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在谈及自主招生的具体效果,以及它是否有益于高考制度的更加合理化时他说,就结果来看,要承认,有些学校确实通过自主招生招收到了不少尖子学生和优生。但也存在许多限制,如,通过自主招生,考生获得加分后,如果该考生不报考这一学校,那么这种加分就没有意义。他认为,这类自主招生的做法,唯一的好处是,被这所高考看中的学生,如果一旦发挥失常,这些加分可以为其保底。
谈及除了将时间移至高考时间之后外,类似制度应该如何改革?贺优琳说,现在的高校也存在着诚信问题。因为社会有诚信问题,总担心用其他方式招生会存在暗箱操作,但实际上,在这类制度改革上不能总是有所顾虑,而应该有所突破。他表示,如果总是心存顾虑,最后招人还是要回到这种应试阶段,就很麻烦。
过程对于有一些考生而言是耽误和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招生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些高校提前抓优生的渠道,其步骤多少显得有点折腾,学生要先笔试,之后还要参加面试,一旦进入面试环节就要到高校所在总部面试。即使是参加完了考试,也只能加分,并且是只有考生在报考同一间学校时才能得到相应加分,如果在最终填报志愿时没有报考,那么,前述步骤中所有努力也就没有作用了,而在报考之后,考生也还必须面临着严格的筛选。
“这个过程实际上对于有一些考生而言是耽误和浪费。所以我一直反对这种做法,而且,其操作性也很难令人十分信服。”他说。其还认为,在中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缺少的是专才、怪才、偏才,“我一直主张,如果高校真正要想挑选到偏才、怪才,就应该是在高考结束后再进行挑选,自主招生的着眼点应该是抓高考的漏网之鱼,抓到这些偏才和怪才。”
贺优琳表示,现在的自主招生已背离了这个目的,反而都在抓全才,最后,学生还是要参加高考。除此以外,在这当中,对考生也并不十分公平,比如,对一些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希望借助自主招生获得录取就很困难。
文/记者赵琳琳、陈翔、王飞、柳建云、杨进、张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