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0, 2010

海外月子中心大多无政府商业注册

  不靠谱的月子中心

  尽管“收益”可能颇丰,但“生产之旅”绝非坦途。从签证时的小心忐忑、长达15个小时的飞行,到入关时的惴惴不安,再到月子中心的选择与居住,包括在医院生产的过程,对孕妇来说,时刻都可能遇到危机。

  在洛杉矶,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直接取决于老板。有的老板会在超市买五六种新鲜水果混搭,但有的则只会拣减价处理的劣质苹果;有的老板允诺远途购物,说到做到,但有的总是忘记在约定的时间将准妈妈们接回来。“最严重的一次,一家月子中心让两个准妈妈在大冬天里等了两个小时,回来之后妈妈气得不行,第二天竟然全部提前生产了。”

  王静讲诉她朋友的遭遇。

  除了近30家月子中心,洛杉矶地区还有大量“民宿”提供待产及坐月子服务。在这类收费较低的地方,孕妇一般与老板合住在一幢别墅里,有可能需要自己做饭,或是与其他普通房客混居,居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然而,无论是月子中心,还是民宿,其实没有一家得到政府商业注册,因为美国文化中没有“月子”一说。只被华人认可的月子中心,只以家庭式或私人经营的模式默默存在着。一旦发生纠纷,人生地不熟的孕妇们常常处于弱势一方。

  “这里没有合同上规定的24小时专业人员护理宝宝,他们不管有几个孩子都只会请一个内地过来打工的农村老太太来看孩子。饭菜慢慢由四个变三个、两个,品种天天老三样,食物永远是不新鲜的带着变质的味道,没有合同上承诺的点心和果汁。水果篮里或干脆啥也没有,或有时会放几个酸得让人腮痛的长得歪瓜劣枣的99美分店买来的桃或柚子⋯⋯”一篇发布在网上的《逃离狼窝月子中心》里记载,当老板在41摄氏度高温的天气下仍然不愿意打开空调时,三位内地孕妇最终联合斗争搬进了其他月子中心,而代价却是各自交纳“违约金”,住的时间越长,交纳的违约金越多。

  收益很远 麻烦很近

  经过一系列轰轰烈烈、煞费苦心的改写“天意”行动后,主角终于降生到这个星球上。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何为他乡何为故乡,这些让他(她)父母们挠头的问题,对这个新生命而言,暂时全无意义。

  才一个月大的聪聪因为具有美国社会安全号、美国护照,所以在美国政府看来,他是美国人的“小天使”。然而,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为中国公民,本人虽出生在外国,仍具有中国国籍。所以,在中国政府看来,聪聪还是“自己人”。难办的是,中美双方均不承认双重国籍。

  有的父母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让回国的孩子上了户口,成为事实上的双重国籍。然而,包括王静、陈馨在内,相当部分赴美生子的父母们都没有这样做。担心罚款、担心公职,也担心今后一旦查出,美国政府会认为孩子已经放弃美国国籍。他们做好了在国内缴纳借读费或是上私立学校的打算,这完全在他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两代人两种国籍,一个小麻烦是,回国时由中国驻美大使馆颁发给孩子的《中国旅行证》在两年后需出境补办一次(

  从2010年6月1日起需回签发地更换),或是直接在国内申请“亲子团聚人员申请永久居留”(也称中国“绿卡”);此外,孩子的美国护照,每五年需更换一次。

  两种国籍还让一家人的出境变得复杂,“到美国大使馆我们自己出国签证要排队,然后小孩要到中国大使馆排队,受两茬罪。”陈馨无奈地说。

  当然,成为美国人的真正好处,尤其是父母寄予厚望的优质教育,要等到孩子进入学龄后才能感受得到。而成为美国人父母的好处,也要等到21年后,当他们依靠这个“抛锚孩子”移民美国的时候才能兑现。

  如果决定去美国生产,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因为孩子将来“注定要接受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有着两种不同的身份和价值观,他(她)将面临矛盾和困惑,而培养教育这个孩子将比其他孩子有着更大的难度。”

  一位妈妈告诫那些打算行动的家庭。

  而聪聪的妈妈王静,已经开始尝试为孩子填平这一鸿沟。聪聪出生后,王静每年夏天都带他到美国参加儿童夏令营。两年来,聪聪的改变让她惊喜。“第一次出去,他很不喜欢与别人玩;而第二次出去,他变得大方了,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小朋友,他都愿意打招呼。”

  8月11日,美国私人研究机构“皮尤西语裔研究中心”(Pew Hispanic Center)发布报告,在2008年全美国430万新生婴儿当中,有大约34万是非法移民的子女。美国国内保守派有越来越多呼声,要求修改法律,以防止非法移民的后代自动成为美国公民。

  一旦落地公民权不再,王静们迈向美国的通道便将戛然关闭。

  “不去美国生,是一种选择。去美国生,也是一种选择”,但王静觉得,在选择的背后,是孩子们完全不同的人生,“也许十多年后,孩子会选择放弃美国国籍,渴望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谁知道呢?”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王静、李琳、陈馨为化名)     

  中国人赴“外”生子

  近年来,内地人涌现出赴大陆以外地区生子风潮。风潮初始于香港。随着2001年香港在法律上给予非港父母的“港生人”身份认同、2003年港澳自由行开放,花费十万余人民币的“赴港生子”迅速兴起。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生一代”人口总数由2001年的620人增至2009年的29760人。香港特区政府统计,自2009年中期至2010年中期,香港新生儿中近半为内地产妇所生。

  然而,从2006年起,香港采取提高公、私立医院产子套餐费用、产妇预约入港等限制内地孕妇措施,拥有“落地公民权”的美国开始被少数内地家庭关注。据美国洛杉矶月子中心业者估算,目前,在洛杉矶(约有500余间月子客房),大陆孕妇已占一半左右。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除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外,越来越多来自墨西哥、韩国、土耳其等国家的外国产妇在美国(甚至包括塞班和关岛)生产。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6年,非美国人在美国生产的子女激增53%,而美国本土婴儿出生率同期只增长5%。

  美国驻华大使馆向《中国新闻周刊》明确答复:“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反对外国孕妇以B1/B2(商务、旅游签证)或其他形式的签证赴美。”8月13日,美国奥巴马政府亦明确表示反对修改此公民准则。

  然而,自从2005年以来,美国保守派议员每年都会联合署名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限制甚至废除落地公民权。曾报道中国妈妈赴美生子现象的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基斯日前对中国媒体表示,该新闻在美国引起很大关注,甚至可能推进宪法修改。

  在其他曾实行落地公民权的国家中,新西兰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法案,规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没有获得永久居住权或公民权,即使在新西兰生育也不会获得公民权。除美国外,国内也有人将目光投向加拿大等极少数仍实行落地国籍政策的国家。

  (文/周蔓仪、孙卓)

  穿越大洋的“生子链”

  赴美生子催生了一条搭扣在地球两端的“产业”链条,行走其上的人们,无论是期待新生命的家庭还是如火如荼的“淘金客”,都难掩身上的灰色和对未来的惴惴心绪

  本刊记者/陈薇

  8月22日,在北京朝阳区一栋公寓房里,一个推介赴美生子的小型宣讲会正在进行着。“听讲”的是20余位从北京各处赶来的年轻夫妇。

  主讲人张继仁是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业务的服务商之一。此次,受国内中介机构邀请,分别到上海和北京为有意向的夫妇提供咨询。

  “中国大陆用一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台湾六七年的路。”面对那些年轻的夫妇,

  邀请张继仁前来的某中介机构北京代表左冰感慨道。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如今,赴美生子已经有了一条完整的服务链条,并且,“这个行业已竞争得越来越激烈”。

  台湾“先行者”

  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些台湾居民因躲避兵役等原因移民美国,聚居于洛杉矶一带。之后,为台湾妈妈服务的月子民宿应运而生。当民宿老板有单独的住所、不再与孕妇混居时,月子中心也开始正式出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亲戚家生,九十年代在民宿里生,十年前才在月子中心里生。”张继仁总结在美华人的生育历程。

  七年前,张继仁陪同妻子在洛杉矶生子,当时洛杉矶的月子中心不超过七家,且大多由移民公司代办,费用高昂。准妈妈们聚居在别墅里,饮食搭配、外出行程、保姆聘用等由老板随兴而定,品质良莠不齐。即便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准妈妈们到此生产,从而迎来第一拨华人赴美生子高潮。

  消费群增长刺激了月子中心的完善,在张继仁等台湾“先行者”们的打拼下,月子中心开始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外出行程和餐饮标准有规可循,婴儿房开始采用从台湾海运去的医用看护床,接送车辆也从普通家轿改为豪华小巴。

  然而,这一切还与大陆的准妈妈们无关。七年前,张继仁在洛杉矶所有月子中心见到的大陆妈妈,“全部找一找,不到10个”。

  张所不了解的是,那一年正是港澳自由行放开,一些大陆准妈妈们踏上了赴港生子之路。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