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9, 2010

维持运营就是对滇越铁路最大的保护

  昆明铁路局——4000余人维持滇越铁路运营,每年亏损3到4个亿

  

维持运营就是对滇越铁路最大的保护

  位于麻园站附近的米轨上,市民带着自家的宠物在米轨旁看书记者高伟/摄

  据昆明铁路局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一个文化宝藏,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非常重视。昆明铁路局一直致力于对滇越铁路(昆河线)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立了铁路博物馆,收集和保护与铁路有关的文物,并成立滇越铁路文化研究会,就如何保护、如何开发利用滇越铁路进行研究。在2005年时,就和地方政府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昆明城区的米轨,当时也提出在城区米轨的基础上修建轻轨,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没有实施。

  工作人员介绍,对滇越铁路如何保护利用的问题还在前期研究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难点是怎么样利用和保护,并且如何开发要与铁道部协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案,还涉及全体怎么利用、个体怎么利用的问题,但还没有最终的定论。这需要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需要与市场实际相结合。对于滇越铁路的保护利用问题,已经听取了大量意见,正在积极探讨。

  目前滇越铁路(昆河线)600余公里的线路上,还有4000余人在维持着经营、保养工作,整条线路每年亏损3到4亿元。由于这条铁路每年还有着几百万吨的运量,并对开远等地区的经济有拉动作用,昆明铁路局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依旧维持着整段铁路的运行。在昆明城区开行的客运列车,是为了满足通勤和呈贡菜农及居民的需要,每天开行4对列车。此外,开行列车最重要的就是对滇越铁路最大的保护,如果火车一旦停运,那么整条铁路将会面临逐渐荒废的危险。

  昆明市铁路和轨道建设办公室:

  旅游线路方案年底出台

  据了解,昆明市铁路和轨道建设办公室是经市政府授权,主导对滇越铁路进行规划利用的部门。办公室王主任介绍,目前滇越铁路石咀至王家营路段将规划为一条旅游线路,将增设站点,在铁路两边50米以内范围内将建法式建筑,并开设娱乐购物场所。以前铁路局和市政府对滇越铁路的改造利用观念并不一致,铁路局主张以营运为主,市政府主张以保护为主。为了保护滇越铁路,去年市委与铁道部汇报统一了意见,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一条旅游观光线路。双方的观念有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现在昆明市和昆明铁路局双方正加强合作,今年年底由铁二院负责设计的旅游线路方案将出台,上报铁道部获得批准后才会实施。

  昆明市规划局:

  在米轨上建轻轨变在米轨下修地铁

  在昆明市规划局,记者看到了11月24日铁道部计划司、昆明市政府、昆明铁路局会谈的会议纪要。在会议纪要第五条中写道:“依据国家批准的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铁道部支持昆明市米轨铁路改变功能、打造服务城市交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亮丽旅游线路。在符合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下结合米轨铁路开发、铁路土地开发利用由昆明铁路局、昆明市政府共同研究,确定方案后报铁道部审批。”

  昆明市规划局总归办工作人员汤先生介绍,5年前,在交通线网规划中,曾有过沿着城区米轨建设轻轨的方案。但那只是一个前期规划,去年规划局才启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目前将在原有的米轨上建轻轨的规划变更为在米轨下修地铁,不破坏地面的米轨景观。至于为什么在5年前就提出过规划,而一直未能付诸实践的问题,汤先生说,要利用这条铁路,也需要经过铁道部的许可。因为在交通线网重要性的排序中,这条线路属于远期规划,因此至今未动工。按照这条线的建设项目来看,争取在2018年建成。

  石鹏飞:

  老铁路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认为,老铁路应该在保护当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城区米轨规划成旅游观光线路是很好的,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如果撇开保护的主体——人,那么这个保护就成了绝对的保护,就锁定在某种历史时空不能朝前发展了。城市是有生命的,会不断长大,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米轨应该发挥其缓解交通的作用。对于米轨,我们要着眼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了钱,可以更好地保护,可以把线路周边的人文风光和自然风光营造得更好。

  对于在5年前就有人提出保护滇越铁路的建议、而至今未得到有效实施的状况,石鹏飞认为,关键问题在于体制。很多部门不相统筹、各自为政,所以很多事情就谈不拢。但不管是哪个部门,都应该为人民服务,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这是政府各部门最大的诉求。在这个诉求下,各方应求同存异。部门之间重视的一个是权、一个是利,如果把政治和经济上的诉求放到为人民服务这个更大诉求的层面考虑,那么所有的争议就能放下来。“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涉及到体制和官员的素质。官员可能从本部门的角度考虑得多一些,考虑自己的利益也合乎情理,但问题是不应只顾自己还应顾及他人。如果大家能够顾及老百姓的想法,这些问题就不会久拖不决。官场文化的很多毛病就出在,官员是不是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现实。

  记者 程权(都市时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