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评估报告“出炉”,院士“亮分”
据新华社电 中国工程院17日发布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表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已基本建成,并作为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了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结果。
三峡不会成“第二个三门峡”
《评估》认为,三峡工程在1986年至1989年的论证工作与可行性研究(简称“原论证”)时做出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的总结论;推荐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经受了实践检验。
根据《评估》,两年来专家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三峡工程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研究认为,三峡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川渝大旱与暴雨和三峡工程没有必然联系;汶川地震并非三峡水库蓄水触发;库区地质灾害是可以控制的;三峡蓄水后,长江中下游的河势总体上未发生巨大变化,“崩岸”现象虽较蓄水前有所增加,但采取切实措施,是可以保证堤防安全的;总体上讲,三峡工程不会引起长江口的盐水入侵增加等。
库区生态、地质灾害等待关注
《评估》认为,目前亟待关注的问题有三峡水库及其支流的水质和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问题、优化调度及其与干支流各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等。
《评估》坦承,“原论证”有个别预测指标贴近度不是很高。如航运专题中的规划对长江航运迅速发展估计不足;移民专题中对实物指标与环境容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也有较大差距。“造成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三峡工程时间跨度大,又处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扩大开放和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原论证’难以对20年后的某些指标做出准确预测。”工程院原副院长、项目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院士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